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闫丽:让微生物变成文物清洁工
//www.workercn.cn2015-08-07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闫丽来自黑土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骨子里的豪爽和倔强让她敢于接受挑战,多年的读书及科研经历也养成了她细致认真,甚至有些近乎苛求完美的性格,也许正是这种性格,让她在科研创新的路上坚定地走来。2013年她成为北京市文物局系统唯一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的人员;2015年,她获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现代技术和古文化碰撞

  微生物硕士做考古发掘

  2006年闫丽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学专业毕业,来到了刚刚落成的首都博物馆新馆,一切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她还要继续研究微生物,陌生的是她进入了文博行业。当然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学微生物的研究生会在博物馆里有什么作为,提起微生物,给人的印象似乎就是基因和克隆技术,而提起博物馆,给人的印象就是文物和历史。

  现代和过往的碰撞,谁也不知道能擦出怎样的火花,闫丽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如何将她所学融入到文物修复?她想,她要到考古的第一现场去,只有在那里她才能最快的熟悉文物、熟悉文物修复。

  2007年7月闫丽前往江西靖安的一个东周墓考古现场,之前虽然听说考古不易,但是真正到了现场才有了更深刻体会,且不说三十六七摄氏度潮湿闷热的环境,单就眼前的景象就让闫丽心生退却。

  “一个巨大的土坑里,密密的排布着几十口糟腐的棺木,全部浸泡在泥水里,已经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接下来的日子里,闫丽便转战于这几十口棺木里,站在充满泥水的棺木里提取、清理文物,手套是不能戴的,容易损伤文物,衣服永远是脏的,因为基本是趴在水里,这日子在外人看来是没法想象的,然而对闫丽来说却是精彩无比,会为摸到圆润的玉簧而欢喜雀跃,会为精美的丝织品的自然风化而扼腕叹息。

  发现文物的过程就是发现历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闫丽深深地爱上了文博这个行业,考古发掘不能算是她的专长,但是文物保护正是她大显身手的地方。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