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北大化学生物学系教授陈鹏:海外学成毅然归国
//www.workercn.cn2015-10-2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将前沿科技带回祖国

  2002年,陈鹏的导师,芝加哥大学华裔博士生导师何川教授将化学生物学学科带到芝加哥大学。“这门学科在当时是非常前沿的新兴学科,充满了未知与活力。”陈鹏说,他是何川老师的第一批学生,也是大家口中的“大师兄”。谈起当时研究生物化学交叉领域的动力,陈鹏更愿意用这门学科对于人类健康的意义来阐释。

  化学生物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蛋白质化学工具,用于药物研发和生物学基础研究。通过了解蛋白质结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蛋白质进行化学调控,用以发展蛋白质大分子药物。目前,国际上基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药物很少,而大分子的药物对于糖尿病、癌症等病症治疗的前景十分广阔。

  关于科研,陈鹏说,最原始却也是最强的动力,就是对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005年,陈鹏所在的课题组研究蛋白质晶体有了一些新的突破。2006年,该项研究被化学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自然》子刊《自然化学生物学》接收。陈鹏说:“这是导师在芝加哥实验室发的第一篇《自然》子刊,对整个课题组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凭借着探索未知的兴趣与追求卓越的精神,陈鹏分别于2003年和2007年获得了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在美国进行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

  在美国已经开始博士后研究的陈鹏,出站后将会有非常不错的就业前景,无论是到美国的大学任教,还是去世界知名的制药公司。因此,第一次萌发回国的念头,身旁有很多人不理解。可是,看到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欣欣向荣的中国,考虑到国内生物化学学科方面仍处于空白阶段,陈鹏坚定了回国的决心。

  2009年,陈鹏归国,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开始了人生又一段新的征程。

  “在国外,你会过上富足的生活,但在国内,你将会有无限的可能。”陈鹏的话代表了许多与他年龄相仿的杰出海归的心声。

  2011年,在国家的支持下,由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设计、组织,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成立,旨在体制机制、科研成果、创新人才等方面,作出可以推广的探索和努力。“这是国家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试点工作,我通过非常严格的国际面试第一批入选到这个中心。”陈鹏说:“在以往,中国大部分的经费都是支持某个科研项目,而在这个中心则是5年持续稳定地支持个人。我们申请仪器、招收学生都变得非常的便捷。”

  这个自主科研实践的平台,也让青年教师陈鹏朝着“无限的可能”自主成长。近几年,陈鹏课题组致力于研究活细胞的蛋白质功能,发展了新一代的蛋白质光交联探针。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执行者,但是蛋白质的结构功能远不能用序列决定,所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人体的蛋白质构成复杂的蛋白质亚型网络,而网络的核心又在于不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光交联探针捕获出活体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对亚型网络的逐步认识。新一代光交联探针的开发,将有力地推动基于蛋白质光交联技术的蛋白质结构研究。

  2012年,陈鹏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成为目前我国化学领域最年轻的“杰青”获得者之一。在陈鹏看来,如今,我们的目标是与世界比肩,我们代表的是中国最高水平的学校,最高水平的研究能力,我们必须要尽可能做到最好。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