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励志,创新,求是,一个都不能少”
——访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教授陈纯
本报杭州12月8日讯 (记者 吴孟婕 通讯员 张方颖 周炜) 素色夹克衫,头发上泛着几缕银丝——8日下午,在浙大新当选的两院院士祝贺仪式上,身背黑色双肩包的陈纯匆匆来到会场,结束后,给几位学生写了新年贺卡后又匆匆离去。“从攻读硕士至今,我在浙江大学有33年了。我是沐浴浙大求是学风成长起来的,也是计算机学院的第一个博士……”他的发言获得了阵阵掌声。
陈纯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55年出生于浙江象山。因“有志摘取数学皇冠中的宝珠——哥德巴赫猜想”,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控制理论专业;为了实现当年写在日记中的“经常来杭州”的愿望,跨专业报考了浙大计算机系,1990年获博士学位。
陈纯30多年来从事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工作,与中国轻纺产业的改造和提升紧密结合,尤其在大型智能轻纺装备的原始创新上屡获突破,开创多项“第一”,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和省部级一等奖6项。
他作为第一研制者先后主持研制完成的“计算机丝绸印染花样设计分色处理及制版自动化系统”、“纺织品数码喷印系统”、“地毯混色数码喷印系统”和“图像自适应数码精准印花系统”等4个工程系统,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纯非常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他培养了50多位博士和60多位硕士,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优秀教师等荣誉。陈纯的学生、浙大计算机学院教授宋明黎告诉记者,陈老师在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都会反复强调“兴趣”和“创新”——“兴趣使然,激发研究创造力和热情”,“励志,创新,求是,一个都不能少。”
而陈纯回忆上世纪80年代在浙大的读研经历,最大的收益是导师何志均教授大胆放手的教学作风和培养方式,还有那个如今已少有人知的“CBX系统”。这套由美国DGS公司出品的当时国际先进的图像处理设备,一度是何志均、金廷赞、石教英、潘云鹤等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研究的浙大计算机系教师和研究生们的宝贝。也因为它,陈纯成了美国DGS公司在中国的技术专家。
1986年,陈纯承担了国家级项目——“计算机丝绸花样设计、分色处理和制版自动化系统”的攻关,当时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刚启动。此后整整3年,他几乎每天早晨骑着自行车从浙大赶到杭州丝绸印染厂(现在的喜得宝丝绸公司),经常是头顶着星星回到学校。
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调试,陈纯和课题组成员为一点小小的进展而兴奋,也为“走出程序迷宫”而通宵达旦地工作。项目完成后,他们又进行了产业化开发,产品的技术性能、结构等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发全国各地丝绸印染厂排队购买,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陈纯也因此荣获了“浙江省十大科技新星”称号。“我是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我们的研究成果如果没有人用,怎么能叫成功?”陈纯说。
金鑫:驮在妈妈背上的大学梦 | 2011-11-01 |
施冬娟:孩子,妈妈背着你走完上学路 | 2011-11-01 |
全国教学名师邹逢兴: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我最... | 2011-11-01 |
中国大学生“村官”之间的“爱心接力” | 2011-11-01 |
浙大新掌门吴朝晖谈“共识” | 2011-11-01 |
44岁浙大教授英年早逝 身后捐所有财产资... | 2011-11-01 |
44岁浙大教授捐献全部个人遗产资助学生 | 2011-11-01 |
浙大老教授夫妇捐500万元巨资设公益基金... | 2011-11-01 |
老教授夫妇捧出500万积蓄为外来务工子女... | 2011-11-01 |
这些大牛学者,牛在哪里 | 2011-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