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柯卫东:论文写大地上 成果进百姓家
//www.workercn.cn2016-07-25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柯卫东在田间进行莲藕新品种选育试验。孙亚林 摄

  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学科带头人、全国水生蔬菜首席专家柯卫东,1984年毕业于原华中农学院,30年潜心水生蔬菜的科研和推广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009年,他荣获第四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同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创建水生蔬菜种质王国

  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联系到柯卫东,他刚在辽宁参加完学术研讨会,正在去湿地调查的路上。多年来,每逢出差顺道考察、收集当地水生植物资源已成为柯卫东的“必修课”。

  2013年10月,山东水泊梁山地区正在修建水库,翻开20余米深的土层,突然露出一片古莲子遗迹。消息不胫而走,正在附近考察的柯卫东赶赴现场,收获这批800年前的古莲子。经查,专业目录上并无该古莲品种,柯卫东为它取名“山东梁山古莲”。去年7、8月间,这批弥足珍贵的古莲穿越800余年,在武汉市农科院次第开放,红艳动人,引发国内广泛关注。

  水生蔬菜是我国传统特色蔬菜,主要包括莲藕、茭白、芋头、荸荠、菱角、莼菜等10余种,在世界经济作物中占有特殊地位。湖北地处中部,开展水生蔬菜研究和生产的条件得天独厚。1986年以来,市农科院承担农业部建立水生蔬菜资源圃的任务,先后收集和保存水生蔬菜资源2000多份,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生蔬菜资源库。

  收集种质资源是个辛苦活,每一份资源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30年来,柯卫东和水生蔬菜研究团队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以及世界上有水生蔬菜分布的主要国家。

  有一次,柯卫东带队到湖南省宜章县收集传说已久的莽山莼菜资源,队员们连续10天考察一无所获。第二天,不服输的柯卫东带领队员天不亮就出发,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徒步穿越山林搜寻3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仅剩50平方米、濒临灭绝的野生莼菜资源。

  通过实地观测,水生蔬菜研究团队累计获得第一手科研数据上百万个,编著出版我国第一套水生蔬菜资源专著共10部,制定农业部行业标准6部,2013年荣获由中国园艺学会颁发的团队奖。

  从试管藕到“巨无霸”

  新品种供应全国八成市场

  近年来,国外大豆、玉米等种子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引起广泛忧虑。在柯卫东团队努力下,武汉水生蔬菜种子逆势而上,屡创全国之最、世界之最。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水生蔬菜杂交育种几乎为空白,柯卫东选择人工种植面积最大的莲藕入手,带领团队投入科研创新。

  传统莲藕用种量大,但采取田间留种,采挖劳动强度大,运输费用多,种苗成本高。1996年开始,柯卫东带领团队经过5年科技攻关,成功诱导出世界上第一支试管藕。在这之后,又研究出微型种藕繁殖技术,体积小、重量轻,使莲藕每亩用种重量由原来的250公斤降低到25公斤,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经过不懈努力和创新,柯卫东团队至今选育出莲藕新品种10个、子莲新品种1个,新品种比传统品种增产30%~50%以上。其中,鄂莲9号亩产莲藕3000公斤以上,鄂子莲1号亩产鲜莲子350公斤以上,是目前全国产量最高的品种。

  莲藕杂交育种成功之后,柯卫东又带领科研团队开展芋头、荸荠、慈菇、莼菜、水芹、菱角等人工杂交育种研究。经过近十年的科技攻关,成功地掌握了这些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走进百姓家”。目前,柯卫东团队选育的鄂莲系列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新品种覆盖率达85%以上。通过这些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四川、河南、江苏、上海等地成千上万亩莲藕基地连片崛起,全国水生蔬菜人工种植面积超过1100万亩,成为农民新兴的致富产业。(记者周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