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弃文从农,一个作家的田园梦
许巧梅在山泉水生蔬菜基地已经工作了17年,68岁的她现在已经非常熟悉水生蔬菜的种植和收获的过程。
“刚开始到徐总基地来打工的时候,以为他就是个农民,后来才晓得他原来还是个作家。”许巧梅说,她没想到一个文化人种菜能种出这么多花样,还种得这么好。
20年前,徐善新自己也没有想过今天这样的场景,当时,他引以为傲的还是自己的作家身份。徐善新从上大学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出版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等专著五部,发表短篇小说、散文等100多万字。
“我出生在皖北的宿州市灵璧县,大学学的是中文,毕业后当过教师,在芜湖市政协工作过,后来到海南文联,再后来到广西做记者,写作一直是我的爱好。”徐善新说,当年在广西采访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水生蔬菜,“安徽既有长江,又有淮河,水患严重,如果能攻克水生蔬菜的一些关键技术,既能化水患为水利,又能造福一方百姓,还能挣钱,为什么不试试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1996年,徐善新来到安庆,在离长江不远处的乡下找了一处低洼地开始种菜,实践他的“避灾农业”梦。
尽管家人不太理解,但犟脾气的徐善新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人这一辈子能做点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也算没白活。”
从没接触过农业的徐善新第一步是学习,他买来各种农业书籍,从最基本的学起。然后开始拜师学艺,他到苏州找到了著名水生蔬菜专家——苏州市蔬菜研究所所长鲍忠洲,刻苦钻研水生蔬菜生产技术。
初到安庆,徐善新豪气干云,他写下一句话:“万亩田野,是我的稿纸,起伏的绿浪,是我的诗行。”但很快,一系列的打击接踵而至。
徐善新研究的高山反季节茭白虽然成功,但由于缺乏和当地人合作的经验,技术没有转化成效益,反而赔了钱。加上在此期间出了两次车祸,徐善新欠下了不少债。
回忆起那段痛苦的时光,徐善新用特别文艺的方式来表达:“在眼泪里闭关,在困境中破壁。”
茭白遇阻,徐善新开始把重心放在其他水生蔬菜的研究上。我国的水生芹菜原本不能在炎热的夏季生产,徐善新花费数年时间,优中选精,做到水芹菜四季收割,每年仅此一项,收入几十万元。
“我说的‘避灾农业’,一定不是指这一次洪水,而是全方位、可持续的避灾。”徐善新说。
石国刚:矿老板绿色转型种菜记 | 2014-12-15 |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王新悦:80后干部... | 2014-12-15 |
全国优秀农民工刘学文:一个劳模心中的“点... | 2014-12-15 |
江宇虹:从“云端IT女”到“田间农妇” | 2014-12-15 |
蔡明锋:心在无土栽培 | 2014-12-15 |
返乡投身农业 敖晓秋:让金银花成为留守姐... | 2014-12-15 |
“菇王”王日全与他的特殊工友 | 2014-12-15 |
肖布闻:班长是个“智多星” | 2014-12-15 |
宁夏贺兰县红旗村党支部书记陈瑛:带领农民... | 2014-12-15 |
大丰区最美劳动者单首甲:无私奉献走在前 ... | 2014-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