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图片由杨超提供
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2016全球超级计算大会上,由中科院软件所杨超率领的研究团队,凭借“千万核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研究成果获得“戈登·贝尔”奖,实现了我国在此奖项上零的突破……
“Ten Million……”
评委刚念出“Ten”,杨超“噌”就站了起来。从座位到领奖台,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移动”过去的,也听不清那些“Congratulation”(祝贺)从哪里来。当地时间11月17日,美国盐湖城,有高性能计算“诺奖”之称的“戈登·贝尔”奖迎来了首个中国面孔。
闪光灯晃个不停,37岁的杨超手捧证书,整个人有点懵,心里嘀咕:真的获奖了……
“团长”变“旅长”
获奖项目“千万核可扩展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Ten Million-Core Scalable Fully-Implicit Solver for Nonhydrostatic Atmospheric Dynamics),如投入使用,理论上可大幅提升天气预报的计算精度和运算速度。
杨超眼中,“隐式”是得奖的“功臣”。“隐式”是隐式求解器的简称,而“求解器”就像高性能计算的“发动机”,让程序“高速运转”。杨超是研制“发动机”的工程师,也是这次获奖团队的“头头”。
求解器分两种,一种是显式,一种是隐式。“显式是小步快跑,像小风扇,结构简单;隐式则是大步、稳健地跑,像马达,但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杨超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由于公认的技术难关,学界一度并不看好隐式在新型超级计算机下的发展,“用它的人很少”;相比之下,显式则更受同行青睐。但早在读博时,杨超便看准了隐式的潜力,“它更具优势”。
作为软件的求解器,其本身无法展示效果,要结合具体领域的应用。恰如“发动机”只有安装在“汽车”上才能一显身手,而杨超偏选了辆难开的“车”——大气动力学,把求解器运用在大气动力学方程计算中。大气是业内公认的“硬骨头”,可杨超觉得“要做就做有挑战的。”
博士毕业后,杨超开始了在大气应用领域的求解器研究。可要想软件唱戏,还得有硬件搭台。今年的获奖项目是搭载在千万核的硬件环境中,可十年前国内的硬件水平还很有限(“核”就是CPU的计算核心)。
“‘核’就相当于一个兵,带领一千万人的超级计算部队,那是什么感觉?就像一个将军在带兵打仗。”而彼时的杨超只是个“团长”,测试环境仅有几千核。
“天河一号”的问世,让“团长”变“旅长”,杨超做到了整机8万核CPU模拟。
“天河一号”发布前3天,经导师孙家昶介绍,杨超带着研究了3年的应用软件去往天津。程序在“天河一号”运行的那一刻,8万核的惊人速度,杨超感叹“达到了顶峰”。
“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英雄辈出行业的... | 2014-09-04 |
美国华裔朱棣文的奇幻人生:从物理学家到能... | 2014-09-04 |
王斌: 让中国气候预测站在最前沿 | 2014-09-04 |
诺贝尔奖得主乔治·斯穆特:“让科学显得很... | 2014-09-04 |
诺贝尔奖得主乔治·斯穆特:“让科学显得很... | 2014-09-04 |
屠呦呦:我也是看电视才知道获奖 | 2014-09-04 |
四博士荣获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 | 2014-09-04 |
罗民兴:探索宇宙深邃的奥秘 | 2014-09-04 |
万钢:科技发展的同时别忽略了人际交往的重... | 2014-09-04 |
杨泽华:从“舌尖”到“修文物” | 2014-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