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古生物组刘传联: 任大海浩瀚,只取“微生物”一瓢饮
和钟广法一样,古生物组科学家、同济大学地球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刘传联的主要工作,也是“看”。他是要在岩芯里找钙质超微化石,它们只有几个微米。
提到大海,人们总想到鲸鱼、海豚。刘传联强调,大海真正的主人是微生物。如果在显微镜下看海洋,你一定会感慨——小即是美。
“总盯着显微镜看,是累。船要是一晃,就更难受。现在年轻学生都不愿意看啦。”刘传联一边说着,一边拿牙签在玻片上来回涂抹。一点点样品,加点水,拿牙签把它涂匀成薄薄一层,封上胶,放到紫外线下烤个五分钟,就能开始找化石了。
“我们这个快,一下子就好。”刘传联所在的超微钙质化石组,也是为岩芯定年的“排头兵”。古生物组里,挂着一幅完整的生物地层年代划分表。如果找到标志性化石,就能确定这一筒岩芯的年代。
刘传联工作的电脑里,最常开着的,就是超微钙质化石的网站。他常常把各种超微化石的图调出来,靠在椅子上看,语气如同夸赞自家孩子:“这个,好看吧;再给你看看这个,多漂亮啊。”化石们姿态各异,有的像星星,有的像花。也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它们才向人类大方地展示出自己的美来。
古生物组的另一个工作,是找有孔虫。有孔虫虽小,携带的信息却特别丰富。除了定年,它还能反映当时的海洋环境,反映长时间尺度上的地球气候变化周期。
有孔虫壳体的缝隙里,常常就塞满了各种超微化石,刘传联指着这些图:“看看,我们这化石,就可怜巴巴地挤在人家缝里。”在深海,化石有些残缺不全,刘传联边看边感慨:“哎哟,这缺胳膊少腿的。”
他还喜欢一种名字极长的化石,叫Reticulofenestra umbilicus,这也是进行地层地质定年的标准参照物。“它特别大(其实就是大于14微米),特别单纯。”刘传联看着电脑里的图,嘴角带着笑,眼里有欣喜,“像个大眼睛,我喜欢。”(本报记者 张盖伦)
郑清伟:投身地质事业的人 | 2014-11-24 |
刘燕:当爱好成为事业 | 2014-11-24 |
黄福恩:享受征服“钉子孔”的乐趣 | 2014-11-24 |
张锦昌:“目标锁定深海,还能比这酷吗” | 2014-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