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差别化金融政策日益成为央行操作的基本思路。它具有稳增长、保民生、抑投机的多重功能,既保证了合理的资金需求,又不至于大量“放水”,避免强刺激带来的“后遗症”
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商业银行应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同时提高服务效率,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有一厢情愿者把央行官员此次讲话当做政府开始“救市”的信号。
笔者以为,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因为央行的表态只针对首套房信贷,未提及房地产开发贷款;这种“定向引水”是例行常规窗口指导;确保首套房信贷,顺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顺应百姓家庭刚性需求,又不让投资、投机者有空子可钻,符合房地产调控的一贯思路。虽然此次“喊话”没有形成政策文件,更似“窗口指导”而非刚性调控举措,但也明确反映了央行对房地产信贷政策的调控思路。而最新的消息是,已有工行、中行、兴业等商业银行作出回应,或加快首套房审批进度,或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
联想到此前央行对部分县域金融机构“定向降准”,表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创新宏观调控”和“差别化政策”日益成为央行操作的基本思路。经验表明,差别化政策具有稳增长、保民生、抑投机的多重功能,既保证了合理的资金需求,又不至于大量“放水”,避免强刺激带来的“后遗症”。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短期刺激政策或许会使楼市快速见到“疗效”,但对长期发展而言,这不仅会导致房地产市场调控前功尽弃,还会引发银行系统的新一轮加杠杆,流动性风险将更加积聚,使实体经济更难受,最终祸患实体经济。
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对金融业实施差别化调控,大有可为。
一是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调结构,坚持有扶有控。从当前来看,商业银行应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实体经济输送资金血液。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着力扶持符合国家产业、环保、就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差别化调控重在严控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平板玻璃等“两高一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是应进一步创新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涉农中小金融机构竞争存款能力较弱,流动性压力相对较大,不利于“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融资。应进一步灵活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相关参数,改善存贷比管理,在流动性和贷款规模上适度向中小金融机构倾斜。
三是利率市场化要充分考虑客户的不同承受能力。商业银行要从“资金中介”向“金融服务综合提供商”转变,统筹运用贷款、理财、发债、金融租赁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直接融资,以解决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的金融需求。
四是应进一步创新差别化审慎管理工具。对不同行业背景的贷款在计算加权风险资产时赋予不同的风险系数,根据对行业发展政策鼓励和限制程度,对不同的项目贷款要求不同的自有资金比率,对信贷增长过快的某些行业或领域的贷款进行增量限制甚至实施存量退出,但即使是政策鼓励的行业或领域,也要防止贷款过快增长滋生新的泡沫,使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