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高考阅卷此时正在各地进行,其他科目的阅卷,虽然也有不确定性,但不会差到哪儿去,可语文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作文阅卷,老师手一松或一紧,往往结果就大不一样。近日,浙江某地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向记者反映,语文阅卷速度实在太快,对学生不负责任,甚至一篇作文平均一分钟判阅完成。(《北京晨报》6月19日)
乍听起来,一篇作文一分钟,好像有点太草率了,数百字的文章,轻飘飘一瞄而过,对得起十年作文的功夫、对得起“作文培训”的银子吗?连“阅卷老师”都说不负责任了,这就更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于是,自然有教育专家跳出来说,高考阅卷不能“过度追求效率”。言外之意,自然是要强调公平。
不过,世界上的事情,最怕的就是“想当然”和“和稀泥”。比如高考作文阅卷,一分钟,对于不少人来说,可能两三百字都看不完,但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语文老师(且高考阅卷基本是清一色的语文界的“熟练工”)来说,恐怕未必是多难的事。这就像一个专业歌手,一天可以唱十首歌,依然首首动听,但一个五音不全的,就算“厚积薄发”到一年只唱一句,恐怕终究也是鬼哭狼嚎。时间短,不代表效率差,反之亦然。
至于高考阅卷“不能过度追求效率”的说法,自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经济如此、社会如此,不过属于大而无当的场面话:高考阅卷本来就是公平至上,但时间节点也摆在那里,字斟句酌、严谨推敲,哪年都不可能如此。有人说,即便“一份试卷有双评制度的制约,也会有不可避免的出错率”,因为两个老师可能恰巧都很赶时间呢?这个逻辑当然不错,但假设了一个无限恶意的前提:就是作文阅卷老师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只看进度不管质量的。那么,在无限不信任的逻辑里,“人”来操作的高考阅卷,恐怕就是处处纰漏、时时不堪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几个常识,还是有必要稍稍厘清一下:一者,作文本就是主观性很强的东西,评分标准保障的是相对公平,而不可能在千人千面的文章前,给出一个经得起所有人考量的“绝对公平分”;二者,高考这回事,论说到底,不过是最不坏的人才选拔制度,别说作文评分时间可以商榷,就是作文题每年也是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只要制度与人是秉持了公平底线、守得住正义下限,那么,它自然就有一个合理的“容错率”,这不是为阅卷者开脱,而是客观评判高考制度;最后,不仅作文题如此,文科类主观论述题,基本也面临一样的情况,一分钟看不好作文,那么,两分钟、三分钟呢……就算一刻钟看一篇,试题的主观属性恐怕也注定了它的分数是有争议的、是相对性的。与其纠结几分钟更合理,不如更加公开透明,考生和家长也当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