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中国青年报:复旦原校长卸任为何引争议
//www.workercn.cn2014-11-15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复旦大学老校长杨玉良卸任再起波澜。

  本来,在前不久发布任命许宁生为复旦大学校长、免去杨玉良的复旦大学校长职务的消息时,有关部门称杨玉良卸任的原因是年龄——杨玉良已62岁。而最近的媒体报道,则把其卸任,与近一年来复旦的负面事件联系起来:院士涉嫌造假,被指谎报科研经费,人工耳蜗涉嫌抄袭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随后中央纪委首次设立专项巡视组对复旦大学进行巡视。(《华商晨报》11月6日)

  对此,复旦大学随即进行了回应,强调杨玉良卸任是由于年龄原因。但这一回应,并没有消除舆论的疑问。

  用年龄原因来解释杨玉良的卸任,按照我国当前的校长任命机制,是说得过去的。由于大学校长实行任期制,按照高级干部管理,有任期和年龄要求——同一岗位的任期限制是两届,年龄要求则是年满60岁要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对担任正职的年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通常,大学校长在一个岗位上不能连续任职超过两届,正厅级高校的校长,超过60岁一般不得继续任职(可适当延长),副部级高校的校长,超过65岁一般不得继续任职。而对于副校长,则是超过60岁不得继续任职,超过58岁不再进入新班子。

  杨玉良干完一个任期之后,年龄达到62岁,如果再干一个任期,年龄将到67岁,因此,上级主管部门从任期完整角度和年龄角度,就可能不再选任其继续担任校长。类似的有朱清时校长,他也是62岁从中科大校长岗位上卸任的。当然,朱清时是连续任职10年后卸任。西安交大的郑南宁校长也是干完两个任期,在62岁时卸任。

  这种任期管理,带来很多外界所不能理解的现象。比如:一所学校,几乎所有校领导同时换掉,大家以为班子出了大问题。但其实,是由于这些领导要么任期到了(已干满两届),要么年龄到了;一名校长,在一所大学干得好好的,却换到另一所大学当校长,或者从校长岗位换到书记岗位,也是因为其在这个岗位的任期问题;而一些地方任职省部级干部的领导、中央部委行将退休的司长,却调到高校任书记或校长。这让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岗位成为解决干部级别以及继续任职的重要驿站。

  以上这些,给公众的感觉是,校领导首先是官,任命校领导,首要考虑的是干部的安排,而非真从一所大学的办学实际出发。

  有意思的是,由于对任期年龄,也不是那么明确的一刀切规定(即正职领导可适当延长),因此时常出现有的校长、书记干到66岁、67岁才卸任的情况,就像复旦大学再上一任校长王生洪,就是在67岁卸任。因此,对于那些在61、62岁完成前一个任期的校长来说,是否再干下一个任期,往往就要看上级部门的眼色了。在这个时候,一些校长对外表态自己因年龄原因想退下来给新人,但很多想着能继续干一届。而往往是这个年龄段卸任的副部级高校领导,会引起议论,如果继续任职,会被认为领导厚爱;如果不再任职,就被认为不讨上级领导喜欢,或者“没搞定”。

  大学校长卸任之后,媒体对其卸任原因的揣测,再次折射出我国大学校长选拔、任命机制存在问题,由于没有公开、透明的选拔程序、机制,导致原校长的卸任,新校长的选拔,都被舆论揣测原因,也引发质疑。

  这些揣测非议与质疑的杂音,在公开选拔、任命校长的机制中,就会少很多。如果实行校长公开选拔,那么,学校是否继续聘任原任校长继续担任校长(在对方愿意继续担任的情况下),将主要考察其以前任职的表现和能力,是否可以继续胜任校长岗位的要求,并不受任期和年龄的限制。而校长在任时,每年都必须有面向大学理事会、师生的公开的述职报告,客观评价其对学校办学的贡献。

  我国大学必须改革目前的校长选任机制,建立校长公开遴选机制,以此促进校长的选拔任命公开、透明,也促进校长转变官员身份,投入学校办学管理,为学校办学服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