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人民日报:前行,朝着碧水蓝天
刘毅 寇江泽
//www.workercn.cn2015-01-09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若干年后,当我们站在时光之河的远处回眸,对刚刚生效的新环保法的历史意义,或许会有更为深切的认知。

  今年元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施行,这部“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亮点很多:“按日计罚”上不封顶、赋予环保部门强有力的执法权、针对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做出明确规定……“新环保法以生态文明理念作为引领,以环境共治作为支撑,以严格的监管和法律责任作为保障,是中国由传统发展模式转向发展新常态的法制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境资源所副所长常纪文说。

  新环保法是中国“坚决向污染宣战”亮出的有力武器之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慎探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制定施行,“违法成本太低”的难题正在破解。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重拳出击多管齐下,一道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这一年来,治霾力度前所未有。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后,京津冀等地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全面打响“呼吸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备受关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磅政策措施,已是箭在弦上,即将发布实施。

  这一年来,政绩考核指向“绿色”。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环境保护”列为政府重要职能,提出“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中组部随即印发通知,规定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

  这一年来,各地探路生态文明。福建设立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审判庭,贵州施行我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山东在全国首创“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浙江打响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攻坚战……各地奋力改革创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坚决向污染宣战,逐步告别粗放经济发展方式。

  这一年来,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去年前三季度监测数据显示,与2013年同期相比,首批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PM2.5(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均有下降;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创下“十二五”迄今单位GDP能耗最大降幅。与此同时,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提高8.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生态文明的时代潮流奔涌向前,我们正朝着碧水蓝天的目标不断前行。随着“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日臻完善,随着举国上下戮力同心、久久为功地真抓实干,蓝天净水一定会成为“新常态”,美丽中国的梦想一定会变成现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