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经济日报:中国正在进入高铁时代
本报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5-02-11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5年春运已经拉开帷幕。曾经要耗上两三天的旅程,如今可朝发夕至,高铁在这场中国特有的一年一度的“大迁徙”中担任了关键角色。在高铁的快速覆盖中,无论是“常回家看看”还是“多出去走走”,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出行障碍正变得越来越小。

  中国正在进入“高铁时代”:28个省份开通高铁,50万人口以上城市基本覆盖,去年逾8亿人次乘坐高铁往来各地……短短几年间,高铁轨道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次第铺开,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在高铁技术领域,中国也已成为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的国家。一条条蜿蜒舒展的巨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高铁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向内看,高铁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不仅增加了钢铁、水泥等产业的有效需求,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而且联动冶金、机械、材料、电子、电气、化工、信息等大量上下游产业,众多行业都因高铁机遇发展壮大;向外看,高铁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带来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相关技术研发等大量优质投资机会。高铁崛起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对产业调整结构、发展提质增效多有助力。

  高铁降低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血流大动脉”畅通快捷,全面激发了资源要素流通的活力。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南北要素加速流通……,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将业务迁至内陆,更多投资者的眼光向内陆延伸,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更广、纵深更大。

  高铁点亮了沿线一串不起眼的中小城市。据估算,铁路投资的40%左右将通过材料费、人工费、人员消费等方式留在铁路沿线。高铁一路行进,贯通了一条条“黄金走廊”,为沿线各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区域发展实现动态平衡,经济发展潜力将一波波次第释放。

  高铁提升了节能减排的成效。高铁不仅便捷舒适、运载量大、效率可观,节能降耗的“武功”也十分高强:每百人公里能耗仅为每小时不到6000瓦,是大客车的二分之一,飞机的六分之一;因为其只用电,不用燃油和燃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碳排放量很低,堪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贴地飞行”的高铁扩张了既有“经济圈”,重新定义着市场的“边界”。“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带藉高铁向内陆腹地延伸,城市间逐步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经济圈”,甚至全国都呈现出“一日游”的发展态势。一根根铁轨不仅缩短了城与城、“圈”与“圈”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助于打破地理阻隔和利益藩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联通国际国内市场,使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的疆域、更高效的环境下自由流通。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还是构建“一带一路”,高铁往来穿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有专家预测,中国的高铁建设将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构建更为广阔、更有潜力、更具活力的“大”市场。

  中国需要高铁,发展高铁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高铁正在改变中国,铁轨上的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正呈现出崭新面貌。在我国实现经济增速换挡、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道路上,高铁已抢先“鸣笛”,必将在未来国家经济建设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