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罗琪 漫画 据《中国青年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1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附庸思维普遍存在;更有47.3%的受访者表示正因“山头”“圈子”或附庸问题而苦恼;47.2%的受访者认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跟对人”比个人努力更重要(据3月2日《中国青年报》)。
几年前曾有一部畅销小说《圈子圈套》,书中故事反复证明了一点:基于不同利益诉求形成的不同“圈子”,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大相径庭,而由于“圈子”这个非正式群体中每一个体对特定利益的维护,“圈子”也是最容易破坏规则、不讲原则、逾越底线的所在。事实上,人们往往既是甲“圈子”的受益者,又被乙“圈子”排斥,成为“圈子”的受害者。基于这样的尴尬处境,很多人对“圈子”既爱且恨,一边指责又不敢疏离半步,言行严重背离又无比暧昧,于是,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官场病”“社会病”。
对于“圈子”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未必是正能量),莫过于一种极端的认识——“跟对人”比努力更重要。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我们周围,确乎有些人擅长“钻圈子”,本来没什么真本事,却屡屡因“站对了队”获得重用提拔。在全社会民主文明的进程中,“圈子”维护了部分人的利益,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危害了多数人的利益。而要改变、扭转、根治这种不良趋势,首先需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勇敢突破“圈子思维”的禁锢。
从宏观管理和舆论的层面而言,欲要剔除媚俗的、仍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被认可的“圈子文化”和“山头主义”,一则,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加强各项立法并提高执法力度,凡是现实环境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问题,法律的触角都应该广泛涉及;二则,大力、持续推进“反腐败、转作风”,通过掷地有声的“打虎拍蝇”实际行动,让越来越多危害社会公平正义的“小圈子”土崩瓦解,逐步增强人们对“法治”的信心,从“靠圈子”转向对法律法规的敬畏。
李克济:用雷霆手段破除官场“圈子文化” 2014-11-05 |
新闻观察:巡视组一撤,官员就敢“嘚瑟”? 2014-11-07 |
巡视组一撤,官员就敢“嘚瑟”? 2014-11-07 |
汪金友:营造积极向上的“圈子” 2014-11-20 |
论为作风建设注入新动力 2014-12-23 |
秦 强:清正官场须远离圈子文化 2015-01-05 |
兵 临:司法反腐挺起体育竞技公平 2015-01-05 |
钱江晚报:谨防“党内圈子”三大害 2015-01-05 |
胡印斌:如此“踩踏”落马官员,正常吗? 2015-01-07 |
蒋来用:“搞利益集团”是党内生活“毒瘤” 2015-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