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颜龄”测试就这样来了,似乎很随兴,似乎也没什么讲究,但其实映射着社会对人的外观的重视
忽然间,“颜龄”测试兴起,社交平台上,人们纷纷晒起“颜龄”。一个新词的诞生,只在数日间。
人们关心了好多年的心理年龄,但没有“心龄”的说法。现在,借着“颜龄”的东风,我估计可以有了。
人们其实同样早就关心自己面相是否年轻。无论征婚广告上“显年轻”的自述,还是家庭谈论对亲人“显老”的关切,都是由来已久。
不过,自从社会进入“35岁以下”成为招聘启事标准配置的阶段,担心面相苍老就不再主要是对身体状态的忧虑,而是对是否能够被聘用,也就是是否还具有参与职业竞争资格、是否能够获得生活保障等的忧惧。
互联网时代加剧了人们的年龄负担,长者向少者学习,已经成为必要,长者淘汰,少者上位,步伐加快了。看起来老相,可能影响人的初始判断,进而影响人的前途。关心自己的“颜龄”,更是顺理成章。
“颜龄”之前,“颜值”已经火爆。这个词的造词法,可谓“颜龄”的前驱。它包括“颜龄”在内,但绝不仅仅只是“颜龄”而已,它是年龄、面容、肤色的综合。“颜值”分高低,小“颜龄”是高“颜值”的应有之义,人过40岁,再美也不可能有高“颜值”。“颜值”高的人可以获得更宽广的平台、更多的社会机会。
速度改变了社会。社会平台和机会在渐渐敞开,但优先提供给外在条件优越的人,人们已没有时间和兴趣去了解你“内质”如何,是否“心灵美”,但绝对不会放过你的“颜值”和年龄。如果说还要考虑能力,那么毕业于何校、学位如何,这些就够了,仍然是一些敲门砖性质的东西。
对一个平台和机会的提供者来说,总是面对着蜂拥而至的待聘者,每个人给予2小时的笔试和半小时的面试,这就是考试。大概,时间的分配也只能如此,甚至更短一些。谁也没耐心去培养人的能力,大家都希望来则能用。既然如此,除了用各种外在的指标乃至“顺眼度”、“吸睛度”来决定平台和机会谁属,还能怎样呢?
在“颜值”、“颜龄”等各种外观条件大受重视,看起来是一个审美问题,其实远不止此。或者说,如果它就是审美问题,那么审美观后面,是有着客观现实在推动的。它是社会加速状态下的评价体系,浮泛的、零碎的、浏览式的、快餐快读的社会风俗正在形成。
经过测试,我的“颜龄”达到了一个必须出局的程度,在眼望50岁的时候,测到了超过60岁的读数。我想说,嗯,没想到威望值是如此之高!但实际上,没有人会这样想。虽然“颜龄”大多也只是测着玩玩,但不管游戏之词还是郑重之语,“颜龄”高低与悲欣之情的对应,标准是同一的。“颜龄”测试就这样来了,似乎很随兴,似乎也没什么讲究,但其实映射着社会对人的外观的重视。
新华网:别忘了我们的母语也该测测 2008-11-18 |
新华网:别忘了我们的母语也该测测 2008-11-18 |
羊城晚报:被误读的信息与被误读的鲁迅 2009-08-17 |
羊城晚报:被误读的信息与被误读的鲁迅 2009-08-17 |
怪机器 2010-12-29 |
王石川:皮纹测试暴露学商敛财新伎俩 2012-02-01 |
太原晚报:相亲要用测谎仪? 2013-09-17 |
刘雪松:大妈,我可以说你两句重话吗 2013-11-15 |
张枫逸:一年多考不只是高考“减压阀” 2013-12-09 |
新华每日电讯:“请喝咖啡”测试是廉政教育... 2015-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