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让稳增长的财政资金“动起来”
振法
//www.workercn.cn2015-06-12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大量财政存量资金的存在,影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使存量资金真正“动起来”,首先是要从利益上促动,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规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次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构建预防资金沉淀的严密制度;第三是加强资金监管,落实主体责任

  6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措施。这是两个月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第三次研究部署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8条明确措施,力度空前。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使财政资金“钱尽其用”,对于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压力也随之加大,呈增幅偏低态势。与此同时,提振经济又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加大公共支出,财政收支矛盾凸显。

  这种严峻形势下,一方面是各地各部门“四处找钱”,甚至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一方面出现大量资金“呼呼大睡”。大量财政存量资金的存在,说明财政拨款未形成实际支出,影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财政沉淀资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主要有:一是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编制缺乏长远考虑,可执行性较差,一些项目预算超过实际需要。二是一些地方和部门重预算轻执行,在预算通过和资金拨付后,认为“钱已到手”,可以慢慢花,不急于执行。三是预算执行审批时间过长。一些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申报、评审和审核工作启动时间晚,再经过层层下达,容易形成结转。

  当然,财政沉淀资金也可能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比如市场变化,影响一些项目的执行和支出,等等。

  在当前推进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减轻了企业负担的政策背景下,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扩大公共支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选择。如何使存量资金“动起来”?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首先是要从利益上促动,使相关地方和部门再也无法对财政资金沉淀“无动于衷”。资金沉淀一直难以解决,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财政资金沉淀后,通过不断结转,依然能控制、使用资金,盘活资金的动力自然不足。此次国务院明确,地区和部门结余资金及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重点建设;从2016年起,对上年末财政存量资金较大的地区和部门,适当压缩下年财政预算规模;对项目预算执行慢的,同级财政可按一定比例收回用于其他方面。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将使资金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其次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构建预防资金沉淀的严密制度。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是预算管理改革的制度框架,也是解决财政沉淀资金问题的重要制度保障。应该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健全项目预算审核机制,提高财政预算的统筹能力,对跨年度重大项目分年度纳入预算,避免年度结转资金规模过大、项目支出不规范。推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把绩效理念贯穿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立预算编制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相结合的机制,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

  第三是加强资金监管,落实主体责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进度考核机制,实施预算执行进度的通报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有效控制新增结转结余资金。还可以把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情况,作为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内容,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在国家对地方和部门开展重点督查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也应成为重要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强化预算执行、盘活存量资金,并非意味着随意花钱,而是要依法依规使用财政资金。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尤其是医疗、就业、保障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既带动消费、投资,同时又改善民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