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朱慧卿 漫画
7月27日,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展示该校2015级本科录取通知书。之后,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网友质疑其抄袭:武大录取通知书与人大去年的录取通知书“字体雷同,构图雷同,云水纹路雷同,字框布局雷同,水墨风格雷同”。(7月28日《南方都市报》)
抄袭在高校已不是新闻,从这些年的新闻披露来看,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就是重灾区。可要是有高校抄到录取通知书上来了,还真不多见。这不,针对这则新闻,有人就煞有介事地进行了一番技术性分析,还义正辞严地说这折射出了大学创新意识匮乏。
可细细思量,这样的逻辑不对。因为这个新闻和之前的“复旦抄袭门”不一样。一所名校在录取通知书上蓄意抄袭别人,其发生概率很低。高校之间原本就存在竞争,谁会随便给对方以话柄呢?
而今,很多高校希望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风采展示在新生面前,它们往往会借助一些有文化涵养的元素,常用的方法就是把一些中国风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比如,武大和人大的录取通知书上,就都有毛笔字、水墨风格、祥云、古式信封包装、字框布局等元素。这样一来,出现雷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毫无疑问,对待抄袭,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揭露丑的眼睛,但同时也应该有审慎和节制的批判思维。我们不能因为录取通知书雷同,就认为这反映时下高校缺乏创新,就否认高校现有的创新成果。要知道,即便是创新,也分为很多种类型,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反对抄袭,但是也要反对苛责式联想。
批判需要事实和逻辑,应该有节制和审慎。我们不能在臆想冲动的裹挟下随波逐流。毕竟,录取通知书雷同和高校缺乏创新之间并不存在严密的逻辑链。你可以批评这样的做法欠妥,但绝对不能上纲上线,拿着生锈的笔头当大棒,一撸到底。
著名摄影记者卡帕有句让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就武大这则新闻,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样一种可能:通知书并非学校官方制作,而是通过学校社团的学生或者是通过征询学生意见的方式制作,最后采纳了现在的版本。武大不能说是此版通知书的首创者,但要说武大恶意抄袭恐怕也欠妥。
钱江晚报:要大师,不要大贪 2009-10-13 |
钱江晚报:要大师,不要大贪 2009-10-13 |
毛笔通知书写的是传承 2013-07-17 |
红 网:教育大业容不得“虫咬蚁蚀” 2009-10-10 |
邓辉林:冲着文凭去的人,都是“李鬼”的好... 2014-07-16 |
让校训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2014-07-31 |
张 剑:对论文抄袭,北大不能只有辩解没有... 2014-08-25 |
钱江晚报:要大师,不要大贪 2009-10-13 |
钱江晚报:要大师,不要大贪 2009-10-13 |
北京晚报:带不动 2010-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