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自贸区是盘活改革开放全局的棋眼
马建堂 杨正位
//www.workercn.cn2015-09-1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运行近两年,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也于今年4月21日同步挂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正在推向全国。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改革开放这盘大棋局中,自贸区是盘活全局的棋眼。建设好自贸区,对于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改革,增强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面对改革中众多难啃的“硬骨头”,关键是找到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黄金分割点,纠正政府越位、错位与缺位现象。在这方面,自贸区的定位十分明确:制度创新是核心,不搞政策洼地,跳出“跑马圈地上基础设施、政策优惠搞招商引资”的传统模式,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新途径、深度扩大开放新经验。自贸区将简政放权作为关键环节,加快放开、放手、放活,打破行政条块分割,转变政府职能,给市场让出空间,形成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走一条制度创新的新路。

  自贸区与以往园区的最大不同是制度创新和推广。上海自贸区试行四项制度创新: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资管理制度创新,以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开放为内容的金融制度创新,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这四项制度创新都以企业为导向,关注各类企业在成长壮大过程中的需求。企业活才是真的活,企业方便才是真的方便。为了方便企业、释放企业活力,上海自贸区实行“综合执法”“单一窗口”,领证照时间由29天缩短为最快4天;广东自贸区“一口受理”,外资企业办理外商投资准入从超过2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天津自贸区“一颗印章管审批”;福建自贸区实行“一照一号”;等等。这些简政做法,切实增强了经济自主发展能力。

  扩大开放,创造新一轮开放红利

  开放也是改革,二者如同孪生兄弟。没有改革,开放是无源之水,效果不彰;没有开放,改革缺乏参照和动力,行之不远。对外开放对国内改革具有倒逼效应和促进作用。开放就得放开,按国际通行规则放活、放到位。没有国内放开的配套,开放政策就无法落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融入世界和深化改革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14年后的今天,国内传统竞争优势弱化,国际竞争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继续以开放倒逼改革,再创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自贸区是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战略的试验田。我国在多双边、自由贸易区、投资协定谈判中的敏感内容都可以先拿到自贸区进行压力测试,守住底线红线,把握开放力度、速度和可承受程度,避免盲目冒险。比如,上海自贸区将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条减少到139条,再减少到122条,90%以上的外资企业通过备案设立,改变“逐案审批+产业指导目录”的传统方式,试行“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有“先入区、后报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单一窗口”、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60多项举措,通关时间缩短40%左右。金融方面推出51项措施,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4个方面先行先试。开放试验正逐步结出果实。

  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仅有少数成功迈入发达经济体行列,多数则停滞不前。一些拉美国家陷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已达60多年,这与其对国内产业保护过度、致使产业缺乏竞争力不无关系。可以说,开放停滞是导致创新不足、经济结构固化的重要原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离不开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相比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是我国经济的短板。在世界知识产权委员会公布的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我国知识产出排名世界第二位,但制度创新排到第一百一十四位。对此,上海、天津发挥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优势,深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人才流动等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结合,研究成果转化加快,高端人才开始聚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实施。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自贸区的共同特点。上海自贸区在自由贸易账户上已实现本币和外币自由兑换,下一步将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方便企业和个人开展境内外投融资活动,同时还将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这有利于提高服务业质量和比重,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广东自贸区将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发展综合服务区等,推动产业发展。天津自贸区也在积极打造制度创新高地、转型升级引擎。各自贸区还通过与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对接,紧跟世界先进制造、服务创新步伐,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国民经济优化升级。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