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银行经营风险须警钟长鸣
梁 睿
//www.workercn.cn2016-07-12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银行业不良贷款形势不容乐观。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上周介绍,5月末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两万亿元,不良率达2.15%,且不良贷款高发区正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蔓延。

  银行不良率上升,一方面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进入“L”形发展阶段,部分行业经营压力增大所致;另一方面,不少银行信贷把关不严,疏于风险防范,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6月29日,审计署发布对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集团、中国人寿等5家金融机构201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显示,仅农行及光大集团暴露出的问题金额数就以千亿元计。

  审计暴露出金融机构违规经营问题还未得到较好遏制,部分领域风险管控不到位等问题。存在向手续不完备、资本金不足、贷款申请资料不实等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和项目违规发放贷款,以及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等问题。金融企业和有关企业工作人员利用金融资源分配权力设租寻租,利用掌握的债券发行、股票交易、企业并购等内幕信息,在股票交易中牟利等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且手法更加隐蔽;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的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涉众违法犯罪活动较为活跃。金融企业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和廉洁从业相关规定执行的还不够严格,另外,还存在会计核算不实、资产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不够规范的问题。

  审计报告触目惊心。市场环境变化导致企业经营失利还不上贷款尚情有可原,而部分金融行业工作人员将法律法规和工作放置脑后,“得利归自己,亏损归银行”。利用手中管理国家财产的权力套利,而产生不良贷款就绝不能姑息迁就。

  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加大内部风险管控力度,严格信贷等金融业务流程,扎紧风险篱笆,防止人为导致的不良贷款进一步走高;对于违法违规的工作人员,该处分处分,该开除开除,该起诉起诉,以儆效尤。此外,更应加大有关案件处理信息的公开力度,目前部分金融机构暴露出的问题金额数就以千亿元计,但处理了哪些机构和人员,公开的信息却寥寥无几,与暴露出的金额完全不对应。为了“顾面子”而不惜“捂盖子”,难以震慑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实际变相鼓励了金融机构内部的蛀虫。

  需要指出的,有些内控有问题的银行,还是“大而不能倒”的系统性重要银行,但绝不能因为“不能倒,不会倒”就放松对风险的管控力度。银行是不会倒,但出了问题,管理者一定要承担责任。

  银行强化内部风控清理门户时,也要注意不能伤及正常信贷业务。随着坏账率上升,部分银行收紧了信贷政策,导致小微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反弹。对此,金融机构不应因噎废食,在坚持风控底线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改进信贷服务,使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真正需要的地方,积极支持经济转型升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