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市场监管就应该“直插现场”
杨于泽
//www.workercn.cn2016-12-01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说到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很多人会自然想到“大部制”、削减行政审批权,却不知道改革的真正重头戏已经落脚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监管和服务。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也持续处于重大转型之中,这种转型主要是监管的现场化。

  监管即监督和管理,不到现场就没有监督,自然也管不到位。过去我们侧重于事前审批与事后处罚,而现在强调事中监管,不到现场去恐怕不行。近些年来,我国一些政府部门成立了执法大队,比如劳动、文化部门很早就成立了监察大队,后来食药监、安监、环保等部门也成立了执法大队。城管更是一支街头流动执法队。

  政府部门成立执法大队,负责“外勤”执法,是政府工作的一种流程再造,也是公共管理的一次转型。在有些国家,如果有人申请办一家废品收购站,监管人员都要到场察看场地,并提供意见和建议。过去我们的有关部门习惯于坐堂理事,奉行文牍主义,很容易与实际脱节。设立执法大队,是一种面向现场监管的努力。

  2013年11月,山东青岛黄岛经济开发区发生重大爆燃事故,习近平总书记两天后就到现场调研。对于政府监管,他提了两项要求,一是要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二是要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特别是要深查隐蔽致灾隐患。

  如果监管者不到现场去,不深入了解情况,则如何监督,又如何管理?监管是以洞悉实际情况为前提的,现在政府监管又提出了“精细化”管理要求,更需要精准、及时掌握现场动态。比如食品安全,很多发达国家采取向工厂派驻监管办公室的办法,这跟我们的城管到街头去执法颇有相似之处。

  政府监管如何转型,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远未定型,也远未跟上经济社会变迁对政府工作提出的要求。目前监管部门通常采取单独设置执法大队的做法,有可能形成“机关”与“执法”两张皮,“机关”的监管意图未必能够通过执法大队实现。而执法大队普遍采取突击大检查的监管模式,容易形成监管的空当期和监管死角。还有一点,就是执法力量普遍不足,广大农村地区食品药品、环保等几乎无监管,城市有关部门也经常抱怨管不过来。

  “直插现场”不是领导人随口布置的作业,而是代表了政府监管转型的方向。过去我们表面上重事前审批,实际上不外乎出事后处罚。“直插现场”就是要彻底改变政府工作的重点,政府由处罚者转型为事中干预者。事中干预,就是不让企业及其经营者干成违法勾当,避免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害。

  要真正实现政府由处罚者到事中干预者角色的转变,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工作流程的再造。精简“机关”,但可以加强执法人员编制。实现“直插现场”,也可以借助于科技手段。比如按照国家卫计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央将投资23亿元,在各地设立2656个食安风险监测点。但发现情况后,还是需要监管者到现场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