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推动中国从论文大国走向科研强国、学术强国,不能不痛下决心治理论文造假、科研造假等弊病
近日,全球最大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表示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撤销了107篇造假论文,并公布了相关524名中国医生姓名及供职机构。
其实,中国作者被国际期刊撤销论文的事并非第一次发生。2015年,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生物医学中心等出版社均从旗下期刊撤销中国作者的一批论文。2009年,国际《晶体学学报》期刊一次性撤销中国作者的70篇论文。因此,对于中国作者被国际期刊撤稿,至少关注中国学术动态的人不会感到诧异。
但是,国内对造假问题的有些反应令人吃惊。且不说迄今为止尚无相关作者及其所属医学机构对事件发表说明,一些“叫屈”甚至“倒打一耙”的声音倒是格外响亮。
“叫屈”派认为,职称评审制度逼得医生造假,医生评职称应该凭临床能力,而不应要求发表论文。“倒打一耙”的人则认为,期刊社没有提前尽到把关责任。
职称评审制度有改进的必要,但绝非一无是处。《中国医学论坛报》一篇题为《不做研究,如何提高整体临床医疗水平?》的文章提出——即便是总结哪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有益,也需要研究;做了一辈子的事情不见得就对,靠经验的临床有很多对,但也有很多是错的,一旦错了,后果可怕;我们需要论文和研究,才能培养真正与国际竞争的临床医学大师。可见,发表论文的要求未必适用于所有医生,但至少对部分岗位的医生来说是合理的。看看林巧稚、裘法祖、吴阶平等临床医学大师,哪一位不是深入科研并写出了宝贵的著述?
“倒打一耙”的人,批评期刊社没有提前卡住造假论文,这等于是要求国际期刊社为了不让造假者丢脸而改变论文审核机制。不反思我国作者造假之耻,却责怪别人曝光了丑事,这种反咬一口的说辞折射出贫瘠的学术伦理意识。
任何公共行为都对应着一套公共规则。不造假,只是论文投稿的公共规则中最起码的一条。日本被认为有望冲击诺奖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员小保方晴子,因论文造假引咎辞职,博士学位被早稻田大学取消;被尊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黄禹锡,因论文造假受到公诉最终入狱。这些教训实际上一次次重申了论文投稿的基本规则。
“不造假”的底线规则,在论文作者的价值排序中理应排在首要的位置,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反复强调的理念。在同样的职称评审制度之下,有人能兢兢业业从事研究,有的人却转身走向了造假之路。如果一味宽容造假者,那就是对潜心研究者的不公和伤害。如果“造假有理”的谬论得不到有力纠正,“国际造假”行为被轻轻放过,那就是变相鼓励论文造假,导致问题“出口转内销”,使国内期刊社陷入更大的审核压力。
一个连“论文不造假”的基本规则都不能严格执行的地方,必然会泛起大量“学术垃圾”和“科研泡沫”。推动中国从论文大国走向科研强国、学术强国,不能不痛下决心治理论文造假、科研造假等弊病。
张田勘:不护短才能维护学术的尊严 2014-04-04 |
京华时报:医学论文涉假,如何医治 2015-04-05 |
蒋 理:母女联名发论文,惹人怀疑也很正常 2015-06-04 |
对所有高考作弊都须终身追责 2016-01-22 |
科研“绊脚石”不是论文而是“唯论文” 2016-06-08 |
不能放任造假成为“潜规则” 2016-07-18 |
韩春雨实验遭质疑,给科学和真相多点时间 2016-08-03 |
谁造就了奇葩的“论文大神” 2016-09-09 |
捍卫真实就是捍卫科学的生命 2017-04-24 |
论文集体被撤责任还得自己负 2017-04-2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