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新闻时评:申遗不过是手段,保护亦不是目的
//www.workercn.cn2014-06-3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6月22日,大运河、丝绸之路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对大运河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承认,会对更好地保护两处历史文化遗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实际上人们在弹冠自豪的时候,想到的也多半是保护,当然还有开发和利用。

    的确,我们有理由自豪。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人文遗产固然丰富,然而说到时间的跨度、地域的广度,大运河、丝绸之路遗产几乎找不到能与之一比高下的“对手”,保护的困难,开发利用的前景(比如旅游)都有着广阔的外延。也是基于这样的理由,专家们不断强调:“申遗”的成功只是起点,最终目的还是加强保护。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中的繁细恐怕专家也难以详细厘清。撇开这些复杂的科学,当我们拉开一些距离来审视这两个人文遗产,就不难发现,除了保护、开发利用之外,遗产文化的传承更具有现实意义。

    无论是大运河还是丝绸之路,在其发展、繁荣的历史记录里都可以看到文明的印迹,是文化平等交流、经济共同繁荣的杰出典范。大运河不仅带动了沿河经济带,也促进了共同文化背景下的南北一体化发展。而丝绸之路将不同的国家、民族、宗教、文化连接起来,互利平等地沟通与融合,促进了文明之间的对话,毫无疑问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尽管中原文化一统的强盛帝国历经数个朝代(蒙元初期除外),丝绸之路从来就不是,也没有成为耀武扬威、侵略劫掠之路。这是一座文明的桥梁,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之间不断地交融荟萃,对不同区域、国家、文化的融合发展堪称表率。

    在回首文明路径的时候,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不免让人怀疑,也许他没有注意到绵延千年的丝绸之路,否则,他的观点就不会那么武断。当一些孔武有力的国家用“拳头”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抛弃单向的思维,细心品味丝绸之路,特别是那些执著于一己之心的人,如果他们了解丝绸之路,就不会叫嚣逐步强大起来的中国,在包容和博大的文化滋养数千年后,还会用武力“共荣势力范围”。

    显然,曾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融合、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丝绸之路,其崇尚和平发展与文化融合的精神,相较于当今世界的现状,更具有现实意义。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日趋密切,而互联网更是将不同的文化、信仰聚集到方寸之间,此时此刻,经济、文化的互利互惠和共同繁荣更需要平等、协作的融合。

    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不仅将推动沿线的发展,促经济带建设,而且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个领域无疑将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申遗不过是手段,保护遗迹也不会是最终目的,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传承、发扬、光大遗产所蕴含的文化,跨越历史之桥,携手面向未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