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看台声音:“中国的锦织圭”在哪儿?
//www.workercn.cn2014-11-1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CFP供图

  击败费德勒、小德、穆雷,跻身ATP世界前五和年终总决赛四强,对于一名亚洲男子网球选手来说,这些听起来无异于天方夜谭,但千真万确,锦织圭做到了。

  当看到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年终总决赛,锦织圭和费德勒、穆雷这些名字如雷贯耳的大腕们隔网相对,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承认,为亚洲选手感到骄傲的同时,更多的还是嫉妒。

  虽然,类似的事情其实早已发生在李娜身上,而且李娜取得的成就远非锦织圭所能相比,但必须看到,男子网球的竞争激烈程度远甚于女子,亚洲男选手的突破似乎更显艰难和珍贵。锦织圭和李娜谁更伟大?现在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太早了,因为娜姐已经退役,而日本网坛新偶像才24岁,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当然也存在着极大的变数。他有可能像泰国人斯里查潘那样昙花一现,或许也会一直稳定在世界前五,这取决于他自己的努力,还有身体机能的维护和心理状态的调节。但不管怎么说,以选手的成绩突破而论,今年是名副其实的“锦织圭年”。2003年NBA出现了“姚之年”,2014年的国际男子网坛庶几近之。

  锦织圭能达到什么高度,他的成才模式(海外训练)是否适用其他亚洲选手,这些都是球迷和业内人士最为津津乐道的。但我倒觉得,锦织圭给我们的启示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人种论”——网球不只是属于欧美选手的,亚洲人同样可以有所作为。这也是锦织圭在谈到自己的突破时,为什么经常会提到李娜和斯里查潘两位前辈。对于网球运动来说,自信和强大的意志力非常重要。从年初的第17位升至现在的No.5,从美网亚军到总决赛四强,锦织圭正是凭借着这种自信和强大的意志力, 完成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点也不用奇怪,锦织圭已经迅速蹿升为日本体育的新偶像和男一号。据日本媒体报道,锦织圭的年收入已经高达50亿日元(约2.7亿元人民币),名列体育明星榜首。他的代言赞助商至少超过10个品牌,服饰、球鞋、球拍更是热卖。为了抢到锦织圭的一手新闻,大概有20家日本媒体专设了一名“锦织圭记者”,负责跟着他全世界到处跑。这样的场景,我们似曾相识。想想姚明在NBA如日中天的时候,有多少中国记者常驻休斯敦,对于日本媒体今天的“疯狂”行为,我们就太能理解了,作为同行,我其实还不无羡慕。

  有偶像可追捧是幸福的,无论对于粉丝还是媒体,从来都是如此。日本的竞技体育,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和中国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仁川亚运会,他们的金牌数量甚至只能排在亚洲第三,但因为他们有锦织圭,有羽生结弦,有本田圭佑,有中国球迷不熟悉的铃木一郎(美国职棒最优秀的亚洲选手),日本体育却拥有更多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这是金牌数量无法带来的。它是另外一种衡量的标尺,而且将愈发重要。

  早在锦织圭夺得美网亚军之后,就有敏感的论者指出,它触动了中国体育“男性的焦虑”。彼时,娜姐还没有退役,才有此说,现在看,这种焦虑应该不只是属于男性。李娜之后,中国体育已经出现了“偶像真空”。孙杨和林丹也许较为接近那个位置,但一个是“问题选手”,一个受限于项目的影响力,似乎都难以服众。至于丁俊晖、邹市明甚至张继科,好像更差点意思吧。

  “中国的锦织圭”在哪儿?这真的是一种无奈的呼唤,急也没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