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两会瞭望:让“反腐红利”转化为“民生红利”
方大丰
//www.workercn.cn2015-03-1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些媒体的调查显示,“反腐”依然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且排位第二。

  此前的统计表明,从2007年至今的历次两会上,“反腐”话题之热度有增无减,是名符其实的“老热点”。作为一种公共语境下的民意表达,代表委员对反腐倡廉一以贯之地关切,表明“不反腐必亡党亡国”已成举国上下之共识。

  “打虎拍蝇”取得的成果令人震撼。来自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消息称,在“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不封顶、不设限、无例外”的反腐新态势下,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已达84人,其中2014年立案查处54人,已经移交司法机关的38人。

  敢碰硬和“零容忍”的反腐强度,大大提升了人们对根除腐败、整肃风气的信心。

  以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的全国性问卷数据为证,2013年,人们对于未来5至10年中国反腐败的信心指数为73.7%,同比上升13.7个百分点;2014年,人们对反腐败的信心指数提升到85.6%,又提升11.9个百分点。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委员认为,“中央的持续反腐、高压反腐带来的‘信心红利’在持续地攀升”。

  与“反腐红利”一样,“信心红利”亦不失为一个意义深远的新概念。

  “没有人能忽视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改变”。一家知名财经媒体在其社论中,颇有文采地描述了反腐对中国政治生态的深刻影响,“在‘官不聊生’的慨叹背后,那些曾经与权力扭结在一起的资本如梦初醒,现在努力寻找着新的政商边界”。

  “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这一重要论断,近日在代表委员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在“四个全面”的指导下,反腐败带来的“信心红利”,必将促使经济社会更健康、持续地发展。在施芝鸿委员看来,这种“信心红利”也很好地回击了一些针对高压反腐的“奇谈怪论”——比如,把导致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黑锅”扣到反腐败身上,把为官不为的原因归结为“反腐过头”。

  强力反腐将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这几乎也是外媒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基本判断。彭博社援引17位世界经济学家的预测显示——中国政府的反腐,将在202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提高0.1~0.5个百分点。随着贪污贿赂对商业的拖累不断得到缓解,按美元的现价计算,这个数字可能相当于获得高达700亿美元的红利。

  政风清则时弊绝,“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不少代表委员进一步憧憬:良好的政治生态会催生更好的经济生态和营商环境——事实或将很快证明,“反腐红利”和人们对反腐的“信心红利”,将有力地推动破解全面深化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诸多障碍。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持续高压地反腐,将有助于打破特殊利益集团对市场和资源的垄断,有助于公开、平等、诚信的投资环境和快捷、高效、轻松的办事环境的形成,而这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环境和条件。

  附着于权力的各种腐败对经济发展有致命伤害。事实一再证明,一个地方贪腐越厉害,公平竞争环境就会受到严重破坏,经济就很难激发活力,老百姓的利益受损也最大。内蒙古包钢集团总经理李春龙代表对此深有感触,“当政府部门扎紧了管权限权的制度围栏,企业就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改革创新上。”

  解构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的反腐情结也会发现,别让“为官不为”稀释了“反腐红利”、让“反腐红利”更多转化为“民生红利”……亦是很迫切的新期待。

  比如,万季飞委员特别提醒,应该将反腐与解决“老百姓的困难、群众关心的问题”切实结合起来,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委员也期待,对“中国式腐败”进行刮骨疗毒,要让“反腐红利”能实实在在地惠及老百姓的生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