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陋室观复:纳什均衡和理性余毒
欧阳
//www.workercn.cn2015-06-0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约翰·纳什的意外离世,媒体意外地散播着关于他的文字。之所以说是“意外”只是个人的感觉,因为不知道对纳什的回望到底是基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是电影《美丽心灵》出售的好莱坞鸡汤,抑或是纳什均衡什么的。

  我最早知道纳什就是其名震寰宇的博弈均衡,再加上所谓多国贸易博弈共赢的学说泛滥,于是也似懂非懂地觉得纳什均衡很是神奇。关于这个理论最广泛的注解是囚徒理论——只有大家都不出卖对方的时候,每个人的利益才会最大化,很美好的样子。

  关于博弈论这种古怪高深的、非人的纯逻辑数学理论我彻底外行,怎么会和市井小贩心智盲动的经济学关联在一起也不太明白,看到祖国贸易赚的钱还不够用来修复环境损失的时候,更不懂为什么精英们会觉得N个囚徒之间的利益博弈会有多赢的结局。

  其实是我孤陋寡闻了,对夸赞和贬损纳什的众多经济学家来说,更多的人视之为理性的数学家,甚至有大侠级别的经济学家抱怨诺贝尔奖的滥发,比如奥地利学派,他们会说“别跟我提诺贝尔奖,谁提我跟谁急。”因为在他们看来,博弈论严重违背经济学理论,从方法论上就根本是错误的,因为博弈论研究的是抽象的选择,完全不关涉人的主观智识,所以纳什也根本不是经济学家。

  最后这一点好像有点明白,我们崇敬的列宁同志好像就说过,不能用规律,也就是归纳抽象出来的道理去套用具体的事例。不过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些指导思想,总是以为可以有真理般的学说来畅通成功之路,比如那些专心研究孩童成长经验的家长,不知不觉中会用死记硬背的“成功经验”来残害自己的后代,他们甚至更愿意相信自己孩子不是独一无二的。

  所谓的纳什均衡是不是也如此这般误导了经济学家呢?这扯得有点远了,实际上不管是那些希望从纳什均衡中获得灵感的学者,还是那些痛斥囚徒博弈的专家,甚或是像俺这样什么都没搞明白的市井草根,在心智上都有趋近最优“博弈”的贪念,人们习惯于相信基于长远考虑做出的选择是最好的通途,因之总是欺骗自己差异化的选择是毒瘤。

  不妨来看看现在的大学管理方式,国内几乎所有的高级学府都认为论文和“专著”竞争是激发学术研究的最优手段,或者人们不同意这样的武断结论,但一定相信在这之外仿佛是没有更好办法的,否则也不会固执地推行这种被诟病的制度。

  客观说,有尚武争胜的野心家,但也有不少喜欢任马由缰、闲散狂乱的思想家,像纳什。本质上来说,人不是理性的动物,尽管理性是人的特征之一,就像纳什均衡,数学家和经济学家之外,即使是博弈论的研究者也不相信能够找到“那个均衡点”。

  回到关于纳什本人的“意外”情绪,估计绝大多数人都是基于《美丽心灵》的洋鸡汤,更多的怀念可能是那所大学的宽容:那个宽容的环境没有将纳什关进与世隔绝的疯人院。

  很多人认为纳什的痊愈归功于普林斯顿宽容和泛爱的美丽心灵。也许吧,不过需要知道的是,宽容和泛爱并不是理性的。据说纳什患病期间有言:“理性的思维阻隔了人与宇宙的亲近。”他说的宇宙是cosmos而不是universe,专家指cosmos被视作和谐体系的宇宙,真不知道他是不是很念想咱们“天人合一”的非理性感觉,这不像疯癫的样子。也许纳什才是“愚人船”上清醒的人,他只是一开始没整明白怎么和愚人对话而已,等到他知道怎么和愚人交流的时候,他就清醒了,这依然离不开宽容的环境。

  理智本身不也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对象吗?这是福柯想过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困扰的日子不知道是在他清醒时还是疯癫时。这么说是由于理性本身几乎是不允许妄念存在的,正是在不断的批判和颠覆中,理性的推演归纳和抽象才逐步细密精致,只是,也许、可能,对本质上还没有摆脱非理性存在的人来说,理性是有毒性的,就如那些真诚地将自由写进规制的理想主义者,未必懂得宽容的真谛:正常人都不容易得到宽容,何况一个疯子。

  关于纳什,真不知道人们在念想什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