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高谈阔论:一个时代怎能只有段子
杜浩
//www.workercn.cn2015-11-0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琅琊榜》之后,每个人都成了段子手”,这是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微博、微信上形形色色的段子,成为移动网络时代全新的创作形态,几乎所有新闻事件最终都会成为段子的养料,关于娱乐、体育、时事……有媒体称,包括名人的段子,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人们休闲生活中,段子不仅仅是文学的新增量,同时也承担了许多文化创意的功能,最终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市场和商业的推动,使段子创作变成一个产业,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段子流行的时代。

  如今,创作段子的主体,大多是80后、90后。这些段子手,可以说是中产一代,他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非常艰苦的生活,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中长大,这样的经历塑造了他们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决定了当下众多流行的段子的内容特征。总的来说,现在的段子,没有王朔那种尖刻的、激烈的挖苦,也没有过去手机段子那种对社会尖锐的批评和抨击,而多呈现幽默、俏皮的风格,表达温和,或有一些感伤的内容。

  随着传播技术越来越便捷,传播的内容也越来越趋向于简短和精练,而段子内容的创作,无疑也在不断地适应着新的传播方式。所以,“段子”,在这个新的传播时代,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创作形式,成为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因为移动网络传播,文化的集散从现实的空间转向了互联网空间,这使段子创作变得简单,创作的门槛越来越低,很多三线、四线城市中有才华的年轻人,不必千里迢迢跑到文化资源集中的地方,他们在家里或在路上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创作,并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到公共平台。

  创作段子正在成为一种职业。市场化的完成,使得一批专门从事创作的职业段子手出现,他们可以通过段子的创作获得利益,不仅是版税,还有各种相关的产业带来的收入。很多以前由专业的文案、策划人员承担的工作,现在是由段子手们来完成的。另外,网络上创作段子的作者带来的效应,也开始辐射到网络之外的现实世界,段子手变成了作家,甚至名人,比如张嘉佳,他的《从你的世界路过》很短时间里创造了销量奇迹,并且投拍成影视作品。

  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流行写作形式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播、写作方式、话语表达形式的影响和改变。段子写作,让更多人拥有了话语权,而且,我们更应看到的是,段子广泛传播的巨大力量。

  其实,说现在是段子流行的时代,或说是段子写作和阅读的时代,我们也必须看到段子快速流行所折射出来的对阅读、对文学思维、对精神世界、对心灵生活,所产生的碎片化、速度化的影响。段子的创作生产,是快速快捷的,但这无疑又决定了其速朽覆灭的命运。因为,追求速度、追求流行、追求消费化,这既有违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与我们的心灵生活冲突,更不符合文化的规律、审美品性。

  前不久读到王蒙在谈到当下文化时对段子的看法:目前我们的文艺生活正趋向大众化、海量化,这是挡不住的时代潮流,但其中也有令人忧心的东西,“比如文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是不是平衡?过去出版一本好书大家都印象深刻,现在每年几千部长篇小说出版,但那种让大家争相传阅、爱不释手、感动至深、拍案叫绝的书,你还能说得上来吗?相对来说,流行的多是些恶搞、文化段子,顶多加上电视小品”,“快餐式的文化段子,有它的方便之处,说不好听的,就是上厕所都能看了哈哈大笑。有段子不怕,但永远要有一些高端的文艺作品,中国自古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那么到了20世纪、21世纪这一段,咱们若只有‘手机段子’,那对历史不好交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