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纽约时报》近日报道,中国的科技产业如今在很多领域都是最先试水者,曾几何时亦步亦趋于硅谷后面的中国企业,开始成为硅谷寻求创意的对象,“现在,轮到硅谷‘山寨’中国企业了”。
报道列举:在线上约会应用Tinder出现前,中国就已有“陌陌”;在亚马逊开始谈论用无人机送货时,顺丰已经在内测无人机配送服务;微信推出应用内即时新闻比脸谱早很多——“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甚至包括某些巨头,正从中国企业那里寻求创意。”
这则出自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无疑让常常背着“山寨”名声的中国企业感到“扬眉吐气”。而就在此时,另一则消息又给人们泼来冷水:其实我们的创业生态、科研氛围,至少在某些地方,还远未到值得喝彩的程度,不少藤蔓、荆棘在掣肘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活力的迸发。而中小微企业丛林式的生长,才能让“硅谷‘山寨’中国企业”成为普遍风景。
《科技日报》近日刊发消息说,因为小微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高校院所大型仪器入网难等等,“创新券”在山东不少地区存在烦恼,“山东某地级市相关负责人用数字诉说苦涩,2015年,财政预拨款600万元,实际兑现19万元,因为小微企业用不上,19万元之外的钱要全部退回去”。
财政预拨款,通俗讲就是政府掏钱补贴企业花在科技创新上,但企业却花不出,政府不得不收回,这是怎么了?
乍一看,肯定是企业出了问题。“创新券”是政府向中小企业无偿发放,专门购买科技服务机构检验测试、仪器共享、研发合作等创新服务的权益凭证,初创于荷兰,2012年江苏宿迁试水后,目前国内已有13个省市区采纳,被称为打开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研发能力薄弱、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企业与科研机构供需双方不能高效对接等难题的“金钥匙”。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郭铁成在一次论坛上说,“对于国家众多大项目而言,其实什么项目也没有创新券政策大。因为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税收、就业主要是由中小企业解决的。这种成效不能按照传统的GDP发展观来衡量。”
政府给的钱花不出,这首先与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存在的创新能力弱、缺少核心技术,使得他们自然很难享受“创新券”。而济南市外宣办8月初发布的消息也称,该市20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只有30%有研发投入;每年研发经费过亿的企业不到10家,却占到研发投入总额的56%。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活动尚且如此,小微企业情况可想而知。
除了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创新券”使用的还有“服务提供方的稀缺”。“创新券”的一大用途是中小企业在科研中进行项目检验测试、仪器共享,从而避免自己购买高额设备。然而,高校院所受“收支两条线”和“收费资格”的限制,虽然也有仪器设备入网,但数量极少。一个项目,在共享平台上找不到相应的科研仪器和服务,自然也无法使用“创新券”。
此外,“创新券”还在受地域的限制和“兑换时间长”的困扰。简单讲,山东一家小微企业,在当地找不到产品检测的仪器,但却在上海的网络平台上找到了这项技术服务,那么,这张“创新券”能不能成为一张全国的“通行证”?而文件并无跨地区如何使用的规定。浙江省科技厅有人士担忧地说,“省内各市县运用当地财政测算、确定创新券,出现了申报、审核、发放程序不统一,尤其是目前与创新券配套的财政资金是延续科研项目的资金拨付方式,出现创新券兑换时间长等问题”。
在美国,有所谓“30英里规则”,即在硅谷狭长的30英里山谷内,每一个风险投资家都可以找到他想投资的技术,而每一个创业者也可以找到至少一笔风险投资。人们在赞叹这一切的同时也需要明白,这并非是自然生长成的森林,而是有关部门修剪耕耘出来的一个效果。同样,面对“创新券”这项新兴的公共投入政策,人们呼吁国家主管部门从顶层设计上加以推进,比如发行全国通用的“创新券”,建立全国服务平台,推动国家大型仪器、重点实验室等科技资源的共享……莫让好政策成为橱窗里的风景,正成为人们的期盼。
尹于世:科研经费为何成为“有缝的鸡蛋” 2014-02-18 |
科研经费怎成唐僧肉? 2014-02-18 |
苗德岁:让“黑暗中的烛光”普照 2014-07-15 |
袁云才:南方金银花真有必要改名么 2014-08-14 |
蒋建科:小麦专家缘何为玉米说话 2014-10-31 |
中国青年报:上海筹划科创中心竞争力何在 2015-03-25 |
人民日报:创业星火正燎原 2015-05-04 |
谭浩俊:上海要成为科创中心须下好几步棋 2015-11-02 |
谁是中国科创第一城? 2016-07-01 |
深化协同创新应成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关键 2016-08-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