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高谈阔论】琼瑶总归是琼瑶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7-03-2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曲欣悦 制图   

  上周一,淡出人们视线已久的“琼瑶奶奶”突发长文交代身后事,老实讲,有点惊着大家了。喜欢她的人,疑心“琼瑶奶奶”是不是快“不行”了。不喜欢她的人,则认为她又在炮制并不新鲜的鸡汤,显示不甘寂寞的时代“在场感”。还有论者认为,这篇没有理性思考的文章也是典型的“琼瑶式”,不屑之情,溢于言表,有一种仿佛是“文化骗子”又出来行骗的感觉。

  据了解,“琼瑶奶奶”其实并没有快不行了的迹象,她只是感到自己老之将至(明年即将迈入80岁门槛),在看到一篇名为《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文章后,想到自己的身后事,于是,有感而发,在社交媒体上郑重地给儿子、儿媳写下这份遗嘱,叮咛他们别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并特别发出5点声明,表示无论生什么重病,她都不动大手术、不送加护病房、绝不能插鼻胃管,各种急救措施也不需要,只要让她没痛苦地死去就好。对身后事的安排,同样是五点叮咛:“不发讣文、不公祭、不开追悼会”“ 不做七,不烧纸,不设灵堂,不要出殡”“不要用任何宗教的方式来悼念”,还特别吩咐要“花葬”……交代完后,琼瑶透露她可安心计划她的下一部小说,还打算和孙女的插图合作,共同出一本关于“喵星人”的书。

  至此,喜欢琼瑶的人可以安心了——她的健康没有问题,她只是感到自己老了。这没有什么,谁也没有唐僧肉吃,怎能不老?林志颖们也是会老的。这些年,琼瑶从“阿姨”升格到了“奶奶”,但也仅此而已。她还在思考,依然写作,没有任何老年痴呆的迹象。自然,也有许多人不喜欢她,但琼瑶永远是琼瑶。她是两岸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一个出版界的传奇,无数少男少女的爱情教母,还是无数娱乐明星的幕后推手,环顾当今文坛,又有几人能做到这样?

  还是回到琼瑶的遗嘱。窃以为,这是一个文化老人对于生死的郑重思考,诚恳、自然,发自内心,并无任何哗众取宠之意,也没有故作惊人之语。她对于生死的理解,“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死后哀荣是生者的虚荣”“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如此等等,无非是倡导人们用正能量的方式,来对待必须会来临的死亡。她之所以选择公开发表遗嘱,一是怕后人反悔,让公众监督,二也是希望借此在全社会倡导,别让“好多习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观念锁住了我们,时代在不停地进步,是开始改变观念的时候了!”

  这是一个老人有感而发的生死感言,没有那么缜密和深刻,却是一堂生动的死亡教育课。有专家就认为,国人最缺少两种教育,一种是性教育,一种是死亡教育。琼瑶的感性长文,相信会在未来成为一个很好的死亡教育文本。

  至于有人说的“琼瑶式”的夸张、天真和戏剧性,抱歉,我读不出来!即使有,那也不是轻薄一个耄耋老人的理由。“××式”的标签,加之于任何一个作家,都是可以的,因为每个作家都有它的个性,这种个性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他作品的生命。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一个作家的生命力最终还是要由广大读者说了算。

  琼瑶作品的文学价值,从来都是可以讨论的。我在少年时期,也看过有限的几本琼瑶小说,并无太多感觉,但我尊重其他人对于她的追捧。琼瑶作品也许永远也称不上伟大,但是她让大家相信爱情,这件事没有错;她有很好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文字水平,作品也绝无粗制滥造;她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突破自己(比如早期爱写悲剧,晚期趋于喜乐)。有此三点,我认为她至少是一个认真、诚恳、敬业、优秀的作家。

  文学作品某种意义上就是对人的一种精神抚慰,并不负责为人生指路。琼瑶小说可能太天真太虚幻太理想化,但我不相信,谁看了琼瑶小说,谁就会意志消沉,逃避现实,拒绝长大。说琼瑶作品是“毒草”、公害,说琼瑶是“文化骗子”,实在是有点过了,也太贬低人民群众的文学鉴赏水平了。

  一个写了50多年,出版了60多本书,伴随了几代人青春的作家,是不可以随意轻薄的。琼瑶总归是琼瑶,而键盘侠终究是键盘侠而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