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9月11日,美国迎来“9·11”恐怖袭击16周年。16年前,这场袭击给美国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16年后,美国仍然未能从反恐战争中脱身,恐怖主义已然成为国际社会的心腹大患。在分析人士看来,“后9·11”时代的美国并没有变得更安全。而由于“9·11”之后恐怖主义在组织形式和传播路径等方面的变化,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反恐问题上依然有待加强合作、创新对策。
9月11日当天,美国全国降半旗致哀,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夫人在白宫为当年袭击事件的罹难者致哀,并出席了在五角大楼举行的纪念仪式。美国多地也举行了纪念活动。对美国来说,16年前的那场袭击似乎仍是“进行时”。
事实也正是如此。“9·11”袭击之后一个月,美国以捉拿恐袭的幕后策划者、“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为由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如今16年过去了,这场战争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耗时最长的对外战争。美国在阿富汗最多时投入了10万兵力,付出了超过2300条生命和8000亿美元的代价,却迄今未能从阿富汗脱身。就在上个月,特朗普刚刚宣布将向阿富汗增兵。
反观美国国内,尽管在国土安全部门和情报部门等多方努力下,美国至今未再发生过类似“9·11”规模的重大恐怖袭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变得更加安全。有统计显示,由于受到网络极端思想的影响,近几年美国本土极端分子发动的恐袭增加,从2014年至今已造成74人死亡。美国国土安全部长今年4月曾表示,美国受威胁的程度堪比“9·11”之时。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来,“9·11”事件不仅成为美国的“痛”,也开启了以“反恐”为特征的“后9·11”时代。在发动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加强了对中亚、中东等地区的军事干预,动乱逐渐成为中东多国的常态。而在动乱之中,极端组织和恐怖主义也向更多地区扩散。一时间欧洲、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都笼罩在恐怖袭击的阴影之下。德国近日进行的一项民调就显示,恐怖袭击成为德国民众最害怕的事。
既然恐怖主义是世界性威胁,那就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都应该认识到,军事手段只是反恐的一方面,切断极端思想的传播路径乃至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是反恐更深层次的方面。惟有多措并举,反恐才不会“越反越恐”。
姚孝平:难买的火车票 2014-01-07 |
黄 恒:弗格森骚乱暴露“美国的问题” 2014-11-27 |
吴秋余:还有多少“9元钱”? 2014-12-12 |
朱昌俊:防文具含毒亟须监管提速 2015-09-02 |
盛 翔:文具普遍“有毒”与抢购日本书包 2015-09-02 |
朱昌俊:防范“毒文具”不能止步于例行检测 2015-09-02 |
朱昌俊:“毒文具”何时不再成开学季新闻标配 2015-09-02 |
梁云风:别再为教师“带病上课”点赞 2015-09-06 |
玉 素:任建宇通过司考,带来怎样的法治启... 2015-11-23 |
又见“双11”一场“消费”的压力测试 2016-11-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