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亳州一家4S店拒绝退还车主续保押金,且该店一名销售经理回应媒体监督时态度强硬一事引起舆论关注。5月17日晚,涉事4S店承认违规,并致歉退款,对涉事人员给予免职处理。当地监管部门也介入调查,并表示将进行整顿。
就个案而言,舆论监督成功了,但其背后反映出的从业人员对法律法规的无知和藐视,以及暴露出的相关行业“潜规则”仍值得思考。
根据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经销商销售汽车时,不得限定消费者汽车金融、保险等产品的提供商和售后服务商,并且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2019年8月,银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下发《4S店兼业代理机构捆绑销售保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要对捆绑销售车险等乱象进行治理。但现实中,4S店暗地里捆绑销售的情况仍不鲜见,一些经销商和销售人员更是到了有恃无恐、无视规定的地步。值得追问的是,收续保费是否已成行业既定规则?相关4S店对于员工的法律法规培训是否做到了位?
其实,还有更多4S店在以“高明”的手段利诱甚至逼迫消费者就范。比如,一些4S店规定如果车主在店内购买车险,购车有优惠,否则不享受优惠,还有一些4S店以专业、可靠等字眼迷惑消费者,将没必要的保养套餐强加在消费者身上。
这些做法,与4S店自身盈利模式有关,也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共谋”有关。“价格倒挂”“亏本卖车”是时下不少4S店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使得一些4S店开始在“衍生收费”上做文章。以销售车险为例,有4S店规定销售人员卖车如果没有捆绑搭售车险,提成将打折。而合作商自然也不会放过4S店这个“黄金”销售渠道。据悉,保险公司给4S店的佣金一般为20%~40%,这无疑给了销售人员巨大的卖车险动力。
一些4S店无视相关法规规定,首先是因为违法成本较低。从近年媒体的报道来看,对4S店违规行为的处罚,多是退回违规收费,罚款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
其次是信息和资源不对称,4S店有时很会打“擦边球”,就算是直接违规,消费者也很难判断,如果是行业潜规则,消费者更难抗衡。
再者是消费者维权难,举证难、鉴定难、求偿难,一旦掉进“坑”里,通过维权“爬”出来的成本不小。中消协发布的2019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汽车及零部件高居第一位,售后服务问题、捆绑销售车险和诱导消费者贷款、检测举证维权难等是投诉热点,这些问题多指向4S店。
售前是“孙子”,售后是“爷爷”。车主苦一些4S店的套路久矣,但4S店仍屡试不爽。商家应该诚信,消费者有权选择,“坑”来“坑”去的买卖应该尽快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