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评选表彰已经进行了十三届,站上领奖台的各种身影,如同这个时代关于“工匠精神”的各种解答——有人说,其实,“匠人”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
设计各种机制、营造各种氛围、搭建各种平台,让技术工人尤其是年轻人赢得“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从此,他们的人生和事业有如拿到一张“特别通行证”,进入实现价值和梦想的绿色通道……如此情景,会不会就是“工匠的春天”?
湖南十行百优大赛时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媒体注意到,已经决出的行业状元中,20多岁的年轻人占多数,这似乎很能说明些问题。技术工人青黄不接是不少行业令人忧虑的状况,如需求很旺盛的泥瓦工——很多人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挣着汗水钱,却看不到未来的日子会是什么样。
两年前,我请本次湖南十行百优砌筑冠军邹斌吃饭,那时他刚刚被湖南建校从某处工地“拎出来”,作为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集训选手。我对刚刚19岁的邹斌说:训练再苦再累,你也要咬牙坚持下去,你的命运转折机会来了。
两年间,他坚持了下来,获得了全国大赛的第一、世界大赛的优胜奖,现在他不仅是中建五局的正式员工,公司还为他设立了“小砌匠工作室”,月薪过万不成问题。
本次大赛前,我再见到邹斌,他已经褪去了山里娃的木讷,举止间有了自信、从容甚至优雅。
对于邹斌这样的从山里走出的小泥工而言,今天的时代真是他有幸遇到的“大时代”,各种各样的机遇使得“邹斌们”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他们的父辈无法达到的人生事业高峰。技术是技术工人的通行证,手艺精湛是工匠的敲门砖。现在看来,工匠精神的蔚然兴起已能见端倪:多年来,包括各级工会在内的各界,都在努力打造一种机制——让爱技术、钻技术者有尊严、有出路、有奔头。
梳理近年来各种技能大赛的成果会发现,越是靠技术能吃香的企业,“小鲜肉”型技术能手越是层出不穷。将工匠待遇落到实处是关键。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随着技术工人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待遇提升,工人——尤其是年轻人钻研技术的热情也有了明显提升。
在中石化巴陵公司,技术能手能获得“激励年金”;在民营企业楚天科技,“大师级工匠”可享受副总待遇,“工匠”可获得股权激励;华菱湘钢破除了“部门墙”“身份墙”,打通了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与技术人员三条晋升通道之间的“壁垒”,让技术工人当车间主任、厂长、经理。
“人类天性至深的本质,就是渴求为人所重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精彩纷呈的原因之一。工匠对技术执著,心无旁骛,但从政治、经济或其他方面提供足够的待遇,同样是弘扬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制度设计。“人往高处走”也是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基本规律之一。
更好的资源、更高的平台、更有职业前景的岗位,企业重视、优待工匠,激发他们继续创新创造的热情,工匠贡献劳动和智慧、回报企业,这样的良性循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