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现场·我在我思】“小工种”里的大问题,该引起重视了

毛浓曦
2020-04-21 07:01:3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不久前,陕西西安市的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颇为引人注目。大赛有一个关键看点:对各单项竞赛的前三名直接晋级技师,对预赛、决赛成绩双合格的参赛人员,包括“小工种”在内,直接晋升高级工。通过这条“绿色通道”,共有21人晋升技师、503人晋升高级工。

  单项竞赛的前三名获得职业资格、技能等级提升的激励比较常见,但一项赛事让数百技术工人获得晋升还不多,之前只在个别城市曾有类似尝试。特别是其中有大量的“小工种”选手,通过参赛并取得并非高不可攀的“双合格”成绩,实现了技能等级的提升、认定。这对触动人们重新认识“小工种”、重视“小工种”问题及寻求破解之路,意义不小。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对技术工人实行的是职业资格考试鉴定认证制度,将技术工人的技能等级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同时,国家配套制定了职业工种目录清单。一个技术工人的职业成长,须依据清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用人单位据此聘任其相应的技能等级。2017年,人社部公布的新国家职业工种目录清单,将技能人员的职业资格从最初的近千项、数千个工种,缩减到81项、198个工种。该清单很快凸显了不足,即大量目录清单之外的“小工种”无法认定职业资格、无由晋升技能等级。

  “小工种”问题是个真问题、大问题。说它是个真问题,是因为这部分技术工人失去了职业成长的路径和阶梯,相应的工资待遇也失去了提升的依据、标准,这个问题一日不解决,就会一直挫损从业者的积极性,伤害从业者的直接利益,阻碍更多优秀工人走进“小工种”领域;而没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最终必然制约、伤害各行各业的发展。

  说它是个大问题,是因为涉及的工种多,影响的技术工人人数多,关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大业,关乎中国制造。此次西安的高技能人才大赛吸引了各行各业50多万名职工参与、5100余名选手参赛,即是一个侧证。并且,随着产业发展,必然源源不断催生出新的工种。此次大赛项目从传统领域拓展至高科技、硬科技领域,给新生工种的技术工人晋升的通道,正是对新兴产业的有力支持。

  每个工种只要存在于大生产的产业链,而不是仅仅寄身于小作坊,那么它的作用就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我们这个产业大国,每个“小工种”背后都可能是成批成规模的技术工人,所有“小工种”合起来,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尤其很多小众化的、新诞生的“小工种”,往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小微工种只是从业人员较少而成为小微,并不是其在企业里重要性的微小。很多工种可能就几个人,但因产品特性,在企业乃至全行业、全国都独一无二。难道这部分技术工人不需要职业发展吗?国家产业的持续、发展可以不要这些“小工种”吗?

  事实上,不少全国劳模、大国工匠,还有顶尖的技术工人所从事的都是“小工种”,而他们的工种恰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一次采访中,全国劳模薛莹对我说:“复合材料加工、表面处理等小微工种,在未来航空发展中是关键的工种。”大国工匠徐立平说:“国家组织的技能大赛基本上是通用工种,特殊工种、小工种无法组织国家级大赛,我就没参加过比赛。”而薛莹和徐立平从事的工种,只在个别行业的少数企业才有,但离开了这些“小工种”,飞机就上不了天,火箭也进不了太空。

  西安市的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为“小工种”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开了一个口子,这一做法值得借鉴。但彻底解决“小工种”问题,需要更科学的顶层设计。现在,应该是引起重视、研究推进的时候了。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