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现场·我在我思】有梦想、肯奋斗,条条大路通小康

工人日报-中工网 毕振山
2020-09-24 07:04:28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村里发展好了,年轻人都回来了。”在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采访时,村民彭丁华告诉我说回乡创业、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赫然发现,曾经的贫困地区、贫困乡村,如今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吉安市凤凰镇村前村,33岁的养鸡专业户王筱驹曾经在外打工,如今他和妻子在村里开养鸡场,早早地脱了贫。在吉安市立讯智造公司的车间里,满眼望去全是年轻工人,钟春苗就是其中一员。她曾经在深圳打工,现在回乡工作,不仅不用再为老人和孩子没人照顾发愁,而且还在县城买了房。

  在不少贫困地区,由于缺乏稳定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岗位,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在吉安、赣州这些地方,年轻人大量流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年轻人外流导致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大量出现,农村空心化。没有了人,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近些年,随着政府加大扶贫力度,旅游业、果蔬种植业及相关加工业在吉安、赣州等地渐渐发展起来。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包括王筱驹、钟春苗在内的众多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曾经暮气沉沉的乡村人气渐旺,曾经贫困的生活正在发生质的改变。

  与年轻人一起回到家乡的,还有那些在外打拼多年的本地成功人士和乡贤们。

  在赣州市石城县,政府根据客家人重视家族传统的特点,研究制定了吸引乡贤回乡、带动本地脱贫致富的政策。我采访的珠坑乡坳背村的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爱威亚鞋服产业园,以及森林温泉酒店等,都是由乡贤回乡后出资兴建的。

  在赣南老区人民走向小康的路上,还有外来支援力量——在于都市梓山镇的蔬菜基地,投资的企业来自福建、山东等地,为当地蔬菜大棚的发展贡献了资金、技术和经验。

  在采访前,我曾有一个疑问:如何保证脱贫的人不再返贫?全程走下来后,我感受到的不仅有革命老区人民奋斗的精神、自信的笑容,还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感。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要有人、有人才。如果来自本地的企业家、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就业,外地人才也能够被吸引而来,曾经落后的地区何愁不会迎来崭新的发展图景?

  事实上,一些地区对紧跟时代求发展的重视程度足以令人刮目相看。在瑞金市洁源村,村委会里建有专门的图书阅览室,里面的书籍囊括农业种植、旅游文史、计算机软件等,应有尽有;村里为了发展民宿产业,还经常专门派人去先进地区参加民宿产业培训班。

  如今大火的网络直播带货,在南康的家居小镇里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整个一栋围屋里全是网络直播间,主播们给企业直播卖家具,定期还会有培训和评比。在坳背村的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也办有“村红网红”培训班。

  如今,赣南老区的活力和潜力已经成为一块磁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他们有的想要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有的想要为当地发展奉献力量,有的想要做“世界领先”。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梦想、肯奋斗——我想,这应该是小康路上最需要的一种内生力量,应该是所有小康路上人的精神面貌。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