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说说“匠心”与“匠薪”
苗勇
//www.workercn.cn2018-04-0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多项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具体举措,以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激活工匠人才“一池春水”。

  新时代呼唤工匠人才。我国要实现从经济高速发展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必须要培养、拥有一大批能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的工匠人才。工匠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生力军。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工艺设备与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服务水平提升,最终都要经过有经验有技术的一线工人的实际操作来实现。技术工人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企业最终产品与服务质量。

  联合国经合组织曾有一份研究结果认为,中国企业技术能力落后的第一原因是在产品再生产和研究发展中没有充足的、高水平的从事设备操作、维护、改进和更新的生产技术人员。这段话的确道出了我们在人才方面存在的一个问题,即不太重视动手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技术工人数量短缺和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用工荒”“技工荒”已经从季节性矛盾转而成为常态化现象,企业对技能型工人短缺问题反映强烈。据人社部发布的消息,目前我国就业人员有7.7亿,技术工人有1.65亿,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多万。技术工人占就业人员的比重超过20%,高技能人才仅占6%。工匠人才严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严重影响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进程。

  工匠人才严重缺乏原因很多,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各项待遇保障较弱,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受社会环境、传统思维观念影响等等。笔者认为其内在原因是“匠心”与“匠薪”的问题。

  工匠人才是企业生产关键岗位上能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难题的高技能人员。而成为“匠才”必具“匠心”。“匠心”汇集了技艺精湛、专注、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等可贵品质。李宗盛在《致匠心》中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的,专注地做点东西。”“匠心”靠时间来默默涵养,它在静默中渐渐发酵膨胀,在等待中慢慢发育成长。滋养“匠心”,呼唤“拙心”。“慧不如痴,慧易成事却难成大事;痴似呆拙,孜孜不倦却终成大事”,这看似笨拙之举,却是以拙藏敏、以拙养睿。

  长期以来,“匠心”与“匠薪”不对等、不匹配问题突显。因此,完善符合工匠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长效激励机制,持续不断地提升技术工人对于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更有尊严、更体面地工作和生活,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要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全国人民奋力推进实现新时代新目标的新征程中,需要大量工匠人才。两办专门出台《意见》,把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上升到全局高度,摆在一个重要位置,真正解决了“匠心”与“匠薪”之间的深层次问题。这一《意见》的贯彻落实必将推动形成更多工人争当“首席技师”“金牌职工”“工种状元”的工匠人才辈出的浓厚氛围,凝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