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月11日,一场由海南省海口市政府指导、一家企业主办的城市马拉松赛,出人意料地以一场“口水战”引发关注。有媒体和市民直指赛事扰民添堵,质疑“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企业有钱是否就能买下城市交通?”也有观点认为,马拉松比赛是整个城市、全社会的事,没有哪个城市举办马拉松不封路……对此,组委会回应称,已经认识到不足和问题,表示将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对赛道线路进行优化,对道路交通管理进行提升。(见1月12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市民跑步浪潮方兴未艾,海口加入“马拉松举办地阵营”,丝毫不令人意外。何以北马、上马能够大获成功、广受好评,轮到海马就磕磕绊绊呢?其中当然有诸多解释。比如,北上广等大城市素来有强势的社会管控力量,有充分的赛事组织经验。再比如,北京、上海等地,中产阶层发育更为完全,市民阶层普遍崇尚跑步健身的现代生活方式。这客观上导致了马拉松赛的民众认同度高。这些并非海口或其他城市所天然具备的。
反观海口马拉松赛,无论在路线设计,抑或在道路管制中,都存在一些失误,这客观上加剧了当地市民的不满。此外,或许还有道理说服及利益分配环节的含混不清。
如今,城市马拉松赛带给当地的裨益,多限于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广跑步文化和健康理念等等抽象价值。而这,显然不足以打动市民;放眼长远,一旦马拉松赛固定为城市品牌和人文景观,则可通过吸引游客、拉动周边消费等等方式迅速“变现”。理论上这部分收益将给市民带来实打实的好处。但问题在于,现实操作阶段,管理者能否建立公平的远期利益分配机制,用以补偿赛事带给民众的困扰?
倘若一味要求市民牺牲、配合,却无切实可行的弥补政策,那么海口马拉松赛所遭遇的尴尬,注定不会成为孤例。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城市马拉松赛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更多的此类赛事,很可能无疾而终。这是因为,类似的公共活动,绝非依靠主办方一方的推动,它取决于一地消费市场的繁荣程度、市民的认知偏好,以及利益共享的程度等。
人民日报:用大型赛事推进全民健身 2009-12-09 |
人民日报:用大型赛事推进全民健身 2009-12-09 |
钟 文: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三十而立” 2011-10-17 |
看台声音:马拉松之惑 2013-06-03 |
国 华:马拉松赛能否不再给城市“添堵” 2013-10-21 |
钟 文:马拉松赛火起来之后 2013-10-21 |
看台声音:跑步如何成为文明 2014-05-31 |
王小异:海口马拉松为何跑得“添堵” 2015-01-12 |
王石川:马拉松赛大踏步 管理别掉队 2015-01-12 |
看台声音:跑步如何成为文明 2014-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