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央视公布了猴年春晚的吉祥物形象——一只名叫康康的水墨版猴头画像。一头棕黑色绒毛,头顶还竖着一撮毛,脸上涂着红、黄、绿三种颜色,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乱转。下巴两侧各有一个毛茸茸的圆球。此外,央视还发布了在原作基础上制作的3D版形象。没想到康康刚一亮相,就遭到网友吐槽“简直被丑哭了”“这是猴腮雷吧”……
由于众口难调的缘故,大师之作也好,精品菜系也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出现褒贬不一可以理解。但是“齐心协力”吐槽,似乎有些其他的意味。
网友针对水墨版猴头形象的吐槽,一方面是对创作者精心融入的多种猴子特征以及红黄绿乡土颜色元素的“内情”不甚了解,一方面则是对央视发布的该形象感到意外——此前报道有至少四组“备胎”择其一作为吉祥物,然而最终却花落“变了质的猕猴桃”身上,难免招骂。至于3D版康康形象,网友更是给予各种各样的花式调侃。虽然各种调侃与吐槽,反映出大师与民众、个人与个人之间,在审美取向和标准上的差异。然而此番集体“声讨”却远不只是审美标准引发的“血案”这么简单。
3D卡通形象设计技术和水平一直是我国动漫产业中的一块短板,技术和创意跟不上,产品带来的体验不佳。这是被吐槽的一个方面。另外,央视高调提出全民办春晚,而“高手在民间”这种集体共识却没有在吉祥物的设计上得到体现。一件好的形象设计作品,当然要考虑其视觉性,但更要照顾到观众的感受和审美,以及对周边市场、衍生产品的拉动。这就提醒我们,在设计此类吉祥物问题上,贴大师“标签”不如打“接地气”牌。如果让公众参与、汇集草根智慧,创作出来的“康康”应该既有中国风又有乡土情,更有大市场。
“猴腮雷”讨嫌,说到底是公众对春晚“造猴儿”过程零参与的不满。央视近年越来越侧重草根上春晚,这本是全民春晚的良好开端。但所谓全民参与,本不该是上台表演那几分钟让草根上台转一圈儿的事儿,而是从策划到落幕,每一环都真真实实地让民众感受到“存在感”。这也许才是央视“猴腮雷”被吐槽背后的真问题。
有话直说:不必赋予春晚那么多“责任” 2009-01-23 |
不必赋予春晚那么多“责任” 2009-01-23 |
中国网:让张艺谋导春晚太不靠谱 2009-01-23 |
中国网:让张艺谋导春晚太不靠谱 2009-01-23 |
长江日报:春晚的负担感还不重吗 2009-01-22 |
长江日报:春晚的负担感还不重吗 2009-01-22 |
万阕歌:赵本山春晚小品为何临阵换将 2011-01-30 |
春晚挨骂,习以为常? 2014-01-21 |
桥、猕猴与人 2014-08-12 |
红 网:从春晚节目单看春晚这点事 2009-01-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