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大众话题-正文
家长手中的“风筝线”,松紧要适度
张世光
//www.workercn.cn2016-10-1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孩子的成长不仅有眼前的成绩,更有远方的成人与成才。对家长而言,这段教育何尝不是一场修行?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山东一家网瘾戒除学校辱骂学生、随意体罚、管理混乱的情况。

  发生这样的事情,网瘾学校自然难辞其咎,使用各种夸张宣传语、为管住孩子不择手段,但也有一个问题让人深思,即不少家长表现出来的对网瘾学校的盲目信任和认知错误——有的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之后,跟孩子之间便是“零”沟通;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去的理由是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有的家长自己不好好教育孩子,出了问题就送到网瘾戒除学校。

  多年前,媒体便曝光过类似网瘾戒除学校的黑幕,为什么还有家长趋之若鹜,前赴后继?

  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能力也不同,所以对家长的选择不能妄加揣测和指责,但对媒体曝光出来的上述问题仍需引起重视——把孩子送进类似学校之前,家长是否充分尽到了教育子女的义务?是否穷尽了所能想到的办法?是否对学校的情况有所了解和掌握?

  对孩子的养育,父母像手持一根风筝线,有些人拉得太紧,几乎要断;有些人放得太松,几乎要丢。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就像是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一样无可抗拒,很多时候家长能做的是静若处子的等待,而不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

  家长是否考虑过学习一下如何当好家长?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真正需要的不是盲目的“身份自信”而是谨慎的“三省吾身”。时下,有这样一些家长,一边告诉孩子“你爸(妈)这辈子算是完了,你可千万别像我一样”,然后一边延续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打造着另外一个版本的自己。有家长总觉得孩子“不听话”,实际上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平等的社会里,做家长的是否真正听过孩子的真心话?陪孩子上课、补习、学特长,那不叫“陪伴”,顶多算“陪读”。

  孩子的成长不仅有眼前的成绩,更有远方的成人与成才。对家长而言,这段教育何尝不是一场修行?家长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在把孩子交给别人之前,先要尽好自己的义务。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