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若要治疗网瘾,功夫其实在“瘾”外——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网瘾背后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殴打、电击、药物、体罚等,在各种网戒学校“大显神通”的针对网瘾少年的戒瘾手法,将有望彻底消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近日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在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
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不光是孩子,我们很多人似乎都是网瘾患者。当手机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当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和社交方式,当你走着路或在办公室就是默默的“低头族”,当你回到家你就是抱着手机的“葛优躺”。
成人尚且如此,所以我们需更理性、克制地看待“网瘾少年”,如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去暴力化”思维,值得称道。该条例到底能否成为“网瘾”患者的“护身符”,尚需拭目以待。而对于什么是网瘾、如何判定和治疗网瘾的探讨,也需要更加深入的关注。简单以上网时间长短来界定网瘾自然不妥,而矫治网瘾纠结于到底是该暴力还是怀柔,也未触及问题根本。若要治疗网瘾,功夫其实在“瘾”外———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网瘾背后的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发展程度越高,人类自己所承担的压力便越大。在网络成瘾的背后,又承载了多少人——包括青少年,也包括成人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挫折、心理障碍、家庭变故等诸多现代人所不能承受之重?对于这些,社会是否引起了足够重视,是否给予了应有的关爱和干预?
当下,我们应慎提网瘾,淡化网瘾的病理学概念,跳出“暴力亦或怀柔”的狭隘思维,更应该做的是关注现代人包括青少年的生存状态,关注时下物质的丰盈所掩盖的某种“生命理想的贫乏、精神创造力的贫乏、文化的贫乏”。否则,我们的努力可能会背离初心、南辕北辙。
刘 健:争议男生班优劣不如落脚教育公平 2014-04-10 |
张玉胜:多数“同意微涨地铁票价”折射理性... 2014-07-08 |
李昌禹:要存古,更要出新 2014-08-11 |
朱清建:“驱赶”客户进朋友圈 有违体验... 2015-06-25 |
高亚洲:不妨对“信访博士”许以玫瑰色想象 2015-07-09 |
张胜磊:“标签化思维”是对公众的一种伤害 2015-10-19 |
“手机游戏花掉3万”当弱化逐利设计 2016-02-17 |
用市场思维推动高校转型 2016-03-11 |
用政务诚信炼制“定心丸” 2016-11-22 |
校门口违停,家长生病别让孩子吃药 2016-12-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