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大众话题-正文
“万国语”,这种“时尚”你接不住
李英锋
//www.workercn.cn2017-03-2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对汉语既要有自信、有感情,也要有敬畏、有底线。以合理的方式消化使用外来语,不能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

  “明天conference(会议)上,要对你那个report(报告)进行discuss(讨论)……”如今,外语词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不少人觉得是种时尚,但有学者认为,这既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也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见3月20日新华网)

  不少人认为中外夹杂的表达方式有利于便捷、准确地表达,有利于与国际接轨,也非常“有范儿”,无伤大雅。如果向外来词汇说“不”,显得小家子气。其实,一些人对于汉语随意夹杂外语的质疑、担忧是有道理的。

  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并不是绝对排斥外来语,而是要摒弃不规范使用外语词汇的方式。汉语从来就不是一个保守封闭的语系,几千年来,汉语一直在不断吸收、融合、升华,比如,坦克、沙发、葡萄、苜蓿、摩登、幽默等词汇,都是舶来品,这些吸收是经过翻译、转化之后的吸收,使外来语成了汉字、融入汉语。

  直接在汉语中夹杂外来语,会破坏汉语的严肃性和完整性。比如,按照部分网友的“与国际接轨”逻辑,表达中掺杂几个英语词汇,再掺杂几个法语词汇,又掺杂几个德语、俄语或拉丁语词汇,汉语显然就成了不伦不类的“万国语”,这种“时尚”人们未必接得住,反而使母语的根基受到侵蚀,其独立性、纯洁性和生命力受到威胁。

  就世界范围看,大多数有自己独立语言的国家都有基本的底线——尽量不在母语中直接吸纳与本国母语基本字符、形态完全不同的外来语。比如,号称最开放、最包容的英语,尽管吸纳了很多汉语因素,如算盘、麻将、豆腐、功夫、二胡、风水、秀才、饺子等,据说,汉语贡献了5%到20%的英语词汇,但英文中却鲜见夹杂着汉字或汉字笔画。

  汉语博大精深,有着庞大的使用人群,也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我们对汉语既要有自信、有感情,也要有敬畏、有底线。在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汉语需要兼容并蓄、持续发展,但不能简单生硬地“一锅炖”。我们有义务保持汉语传统底色,保持其基本的纯洁性、规范性,以合理的方式消化使用外来语,不能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