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媒体报道,不少省区市中考加分照顾政策陆续出台,符合条件的中考生可获得5分至20分不等的加分,还有部分考生可享受优先录取照顾政策。
近年来,有关加分政策是否科学公正的讨论成为社会焦点。长期以来,对于加分乱象,人们的目光更多集中于高考,相比于高考,中考加分的关注度似乎小多了。但是,在高考加分逐步“瘦身”、日益规范的背景下,不少地方中考加分依旧“臃肿”,项目多、分值高、范围广且缺乏公开透明。
由于我国普通高中招生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考试招生大多在省级领导下,由地市或县区具体组织实施。因此,各地加分政策大相径庭。在现实中,中考加分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很有“地方特色”。这些年来,各地曝光的中考加分“怪象”频现:凡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家子女可降低一个分数段参加录取;加分考生大半出自同一场比赛;本来“连冰鞋都踩不稳”却一路成为花滑“二级运动员”;一直是汉族,中考前却变身少数民族……不管是政策类还是鼓励类,中考加分的初衷都是为了优待特定人群,弥补中招制度的某些缺陷,背后蕴含了教育公平的期待,但现实是一些加分项目反而为考场外的较量打开“豁口”。
虽说中考加分政策其初衷是为了弥补“一根分数线到底”的缺陷,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困局,但如果中考加分政策的制定自由弹性过大,就会让琳琅满目的中考加分异化成为公平减分的推手。一方面,现行的中考选拔是普选而非特选,理应顾及大多人的需求,若是加分项目过多过滥,小不公就会累积成大不公。何况当分数作为选拔、晋升的标尺,就应以尺度的最大化作为追求,而不该附加过多的例外因素;另一方面,公平公正获得教育机会是考试升学的应有之义。
现行的中考加分固然名目繁多,但许多都并非出于学生真实素质的要求,或对创新有所勉励。在公众诟病已久的情况下,给中考加分“瘦身”就成为必然趋势,但更关键的是探索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与选拔方式。从现阶段来看,“瘦身”加分项的确是“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方法,让保留下来的成为不易被注水的刚性标准。但堵“缺口”的同时,也不能简单地一刀切,特别是一些鼓励类加分项目,其背后代表的对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诉求不应被忽视,给中考加分“瘦身”后,“不拘一格选人才”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因材施教、因人制宜,这是契合教育规律的。
取消加分容易,关键还在于找到可以替代的择优功能,探索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用更科学、专业的标准选拔学生。当然,考试既然被视为升学的主要选拔手段,显然加分项目宁缺毋滥应成为一条不容动摇的原则。
遏制高考加分乱象 为社会公平“加分” 2014-07-23 |
遏制高考加分乱象 为社会公平“加分” 2014-07-23 |
遏制高考加分乱象 为社会公平“加分” 2014-07-23 |
“一场风波”过后的几个“假如” 2014-07-24 |
“一场风波”过后的几个“假如” 2014-07-24 |
邓海建:“献血加分”,初衷美好难逃公平追问 2014-09-26 |
新京报:剩余高考加分项也应改革监督机制 2014-12-18 |
混乱的中考加分政策该“瘦身”了 2016-06-28 |
中考加分乱象亟待统一清理 2016-06-29 |
中考改革要与群众期待对上节拍 2016-07-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