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刘建国:不妨打通公车监督最后一公里
//www.workercn.cn2014-12-11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既然秉持较好的出发点,就应该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尽量完善和补强,从而实现良好的效果

  从12月6日开始,江苏省南京市首次实行公务车限行,30%的公务用车被要求封存。12月9日是南京实行三成公车限行的第四天,到底全市共有多少辆公车被封存停驶,哪些车牌号被封存,这一直是个谜。网友希望,能将封存停驶的公车车牌号晒出来(12月10日《现代快报》)。

  毋庸置疑,南京市限行公车的初衷和目的,值得提倡和褒扬。问题是,既然秉持较好的出发点,就应该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尽量完善和补强,从而实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于公车的举措,本就在公众心中非常敏感,假如不能在细节上追求完美,必然会引得一片吐槽声。

  根据官方解释,之所以没有公布限行公车车牌号,原因就在于缺乏纸面规定,没有必要予以公开。如此来看,官方的说法也并没有错。毕竟,这方面没有硬性的规定,属于选择性公开内容,该不该公开、如何公开,自然是官方掌握了话语权。问题是,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公开限行公车车牌号,其实是政府职能之所在。

  事实上,良好的制度设计需要在细节处做足文章,避免沦为形式主义。从这个角度说,南京市限行公车主要旨在国家公祭日期间提高环境质量。若要实现这个目的,政府部门的主动作为,必然会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重点就在于公车限行需要做好透明和公开。三成公车被限行,也就意味着还有七成公车行驶在路上。那么,被限行的车牌号不公布,公众如何知道哪辆公车被限行?如果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又该怎么办呢?

  进一步说,在不公布限行车牌的前提下,某些被限行公车上路后被抓拍,相关监督执法部门能否公正及时处理,也会被打上问号。其实,这种疑虑并非空穴来风,囿于公权部门的利益权衡,如果某些部门的公车确有家丑,能否被外扬呢?很多时候,处罚一辆公车并没有什么,但是公车背后的主人到底是谁,恐怕就会成为一个纠结的问题。

  应该说,南京市的公车限行方案,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尤其是背后的可操作空间和弹性较大,公众的监督依然处于盲区之中,不能产生实质作用。如此,就可能会产生牛栏关猫的效果,从而让公车限行成为一种摆设——看起来不错,但目的能否被实现,则另当别论。

  从根本上看,限行公车,关键就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别在细节上出现瑕疵。既然赋予公众监督权,就应该畅通渠道,提供透明公开的监督路径,不要蒙蔽了公众的眼睛。唯有如此,才能让被限行公车在马路上无处遁形,进而让限行制度产生实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