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江苏56个省级部门(不含监察厅)在省编办网站集体“晒”出了责任清单,成为继浙江、安徽后第三个建立责任清单的省份。这意味着,以后老百姓找政府部门办事前,可以先查一下“责任清单”,看看要办的事到底归哪些部门管,防止遭遇“踢皮球”;企业办事要找哪些中介,交哪些钱,查一下“责任清单”也就一目了然了。(12月11日《现代快报》)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基本理念。如果说简政放权主要解决的是乱作为的问题,那么,责任清单则是解决政府部门不作为的问题。在建设法治政府、整治为官不为的大背景下,责任清单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但必须指出,建立责任清单制度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能指望现行的行政病能毕其功于一役。
仔细看一下江苏“晒”出的责任清单,不难发现,不少内容其实是“老面孔的新亮相”。走进很多政府部门的办事大厅,几乎都能找到一块“公示墙”,张榜公布着权力运行图和业务办理流程图。现在公布的责任清单,与这些“墙上的风景”,在很多内容上并无二致。也就是说,很多内容其实过去也有,只是没有冠上“责任清单”的名字,没有像现在这样集中公布。而且细观责任清单,也存在内容笼统、承诺空泛、一般人很难看得懂的问题。
对多数人来说,到政府部门办事,最大的问题不是找不到部门,而是事情办不成、办不好。比如,政府部门上班与社会同步,你上班他上班,你休息他休息,好不容易请一天假,好不容易排队到了工作人员面前,当你以为没有问题时,却被告知“材料不符合要求,情况变化”,你只能灰溜溜回家去重新办理材料。可是,材料怎样才算符合要求,往往还是语焉不详,而且准备材料涉及很多部门,有时还会涉及多地,于是,明明一个很小的事情,结果花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的劲。很多人因为拖不起、耗不起,干脆放弃办理。
对于这种情况,靠一张责任清单,可能很难解决。这是因为,有些程序在你看来是“天大的麻烦”,但在有关方面看来却是必需的;而且很多程序也的确能找到条文,并不是“额外添加”的,并不违背责任清单的要求。
当然,如果有关方面足够热心热情,很多麻烦就不会有,只是,在很多时候,这不能通过责任清单反映出来。即便你有天大的不满,也很难找到投诉部门,即便投诉了也未必有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给责任清单加一道“紧箍咒”,其中一个可行的思路是,像银行一样,给政府工作加上“评价系统”,并将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就像网上购物一样,群众遇到问题不仅可以随时找到有关部门投诉,还可以给办事机构、办事人员打分。
有了这道“紧箍咒”,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比如,有关方面为了拿到高分,自然会把责任清单细化,解决责任清单过于笼统的问题;有关部门也会优化流程,最大可能地解决办理时间长、中介多、收费多、盖章多、材料多等“一长四多”的问题;此外,他们还会更多地采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改进作风、改变态度,提升百姓办事的满意度。
不管如何,晒责任清单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人们希望所有好的开始,都能有一个好的结果。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给责任清单加一道“紧箍咒”,目的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