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一年6万亿元、累计30万亿元,这么庞大的公共资金去哪儿了?有媒体记者近日追踪分析,发现我国土地出让金、高速公路收费、彩票资金等十大公共资金去向不明。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乃至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在“千万次的问”中,尽管相关部门也作了回应,但公众对此依然云里雾里。
对此问题,除了媒体一再追问,人大代表也一直关注,在预算法的修订过程中对此问题也有过商议讨论。如今面对公众质疑,收钱的部门仍然欲语还休,说到底还是缺乏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以致有关部门对公共利益熟视无睹。
具体来看,土地出让金、机票里的几十块钱、住宅维修资金、科技支出、高速公路收费、彩票资金、公交卡押金、水电油价“附加费”、停车费、涉农补贴等十类资金各有各的情况,有的纳入了预算管理,但对其预算约束不强;有的表面上和政府部门无关,比如公交卡押金被发卡企业拿走;有的似乎只对公司股东负责,和公众无关,比如过路费。但无论哪一种情况,相关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能够获得这些资金,归根结底是因为特殊授权。
特殊授权获得特殊的收益,就应该受到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比如,土地是国有的,因此地价收入自然不是某个部门、某级政府甚至某个官员随便就可以乱花的。但在不少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依旧是预算外资金,还有地方政府用土地出让金直接支付征地成本及各种税费,甚至用于行政开支。
要遏制类似乱象,制度建设是根本。国家应该明确只要收费来源是公共资源或者目的是公共利益,都应该属于公共预算的管理范围,都要纳入预算。
“依法治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对于纳入预算的公共资金,应严格按照预算法要求依法管理,相关部门必须依法接受社会监督,社会公众也应该有明确的法律维护自身利益。所有的公共资金纳入预算,就要按照“收支两条线”来获取资金和分配资金,这样就能切断垄断企业、部门和政府监管者的利益关联链条。
最关键的是,纳入预算管理范畴意味着公共资金也要接受人大的监督,能促进人大代表履行监督政府财政的具体权力,代表人民管理好政府钱袋子。除了在一年一度的两会上进行监督外,人大代表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能更方便地监督。如此,就不需要媒体和公众“千万次的问”了。
公共资金收支管理的公开透明背后,都需要一套制度改革去实现。部分公共资金去向不明的背后,正是因为特殊授权收入的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疏漏,财税、预算改革推进还不够。症结不难判断,药方不难开出,难的是决心和魄力。
中国青年报:凭什么相信物业税这个传说 2010-01-07 |
沈阳晚报:凭啥迷信物业税的传说 2010-01-08 |
莫让小钱酿出大问题 2010-01-31 |
沈阳晚报:凭啥迷信物业税的传说 2010-01-08 |
中国青年报:凭什么相信物业税这个传说 2010-01-07 |
沈阳晚报:凭啥迷信物业税的传说 2010-01-08 |
马想斌:高速公路暴利背后的民生之痛 2012-04-10 |
屈正州:“神秘”公共资金需要“明白”管家 2014-03-05 |
湖北日报:钱怎么花的背后是权怎么用 2014-09-02 |
牛 瑾:晒“阳光”,公共资金才不会成谜 2015-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