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期,广东惠东县一科级干部负债10多亿元携家族十几人“失联”。据初步调查,涉及债权人82人,债务总额超过14亿元。虽然长年违规经商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但钟启章突然失联后,浮出水面的“钟氏”家族生意之庞大和欠债数量之巨,仍让人震惊。(6月22日 新京报)
广东惠东县政府办负责人、珠三角产业转移管委会主任钟启章,凭借其干部身份和八面玲珑、擅长交际的“本领”,长期幕后经商,暗地操作,借债14亿多元,将其掌控的家族产业搞得“风生水起”。殊不知,今年3月19日向82位债权人发出“对不起”短信后的第二天,就带领俩兄弟及其家族10多人拍屁股走人隐身“失联”了。
一位科级干部,钟启章为何能借来14亿多元?在现今融资难的背景下,不少中小微企业因缺乏资金而生存艰难,可是,钟启章的家族企业还真不差钱,将涉足到房地产、餐饮、娱乐、外贸等的产业搞的“红红火火”。仔细想来,钟启章借债14亿多元,得力于两大手段:一是“许以高利息”诱使债权人。二是凭借自己的“官员”身份。只是笔者想问,用“高利息”吸资,是否有扰乱金融市场之嫌?为了借债,他“都是以其本人及幕后操控的家族财产作为担保”,这是否是把“官员”身份当做了吸资敛财的工具?
再者,这位幕后操纵家族产业的科级干部,为何“十几年”没有被发现?“禁止官员个人或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这是《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的明文规定,况且,“钟启章长期经商已是公开的秘密”。在“明文规定”下“长期经商”,这问题出在哪恐怕就不言自明了吧?如果有关干部管理部门坚持原则,切实履行监管职能,“明文规定”怎么会成一张废纸?官员“长期经商”的现象怎么会得不到遏止?
其三, 82名债权人中,有不少是当地公职人员,可面对钟启章的“失联”,大多采取“沉默”的态度,不愿到公安机关报案。照理来说,自己的钱打了水漂,一定会寝食难安,一定会千方百计将其拿回,可就如此缄默不语,实在让人难以想通。据说,这些担任公职的债权人,“怕说出来会影响工作,怕借款来源说不清楚”,依笔者看来,他们恐怕最担心的还是“说不清楚”,怕“挖出萝卜带出泥”吧。一名债权人告诉记者说,“惠东县有官员借给钟启章的钱有1000多万元”,这恐怕才是他们不愿报案的关键。
钟启章携俩兄弟及其家族10多人“失联”了,但“失联”绝不是句号,笔者相信,有关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纪检监察部门一定会追查到底。钟启章案给人的教训是深刻的,它一方面告诉人们,高利润必有高风险,借资需谨慎;另一方面,提醒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把党纪国法时刻装在心中,切忌越雷池一步。否则,任何形式的“失联”都只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制裁。
大众日报:驻京办假茅台酒案不能止于嫌犯落网 2009-04-13 |
大众日报:驻京办假茅台酒案不能止于嫌犯落网 2009-04-13 |
话外音 2012-02-29 |
傅达林:给类公务员戴上法律的紧箍咒 2012-11-29 |
董泽中:对直播干部挨骂的三重期待 2013-07-09 |
周人杰:发债新规校正“跑偏政绩观” 2014-10-13 |
债 2014-12-25 |
金 备:国企反腐让企业更强大 2015-02-12 |
新京报:打“白条”吃垮饭店,政府公信难还 2015-03-19 |
甘 泉:查查三公账单之外有多少“白条” 2015-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