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来,中美双方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国际上冷战结束与恐怖主义起落,国内各自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互动,使得两个大国不断调整姿态来适应彼此的存在。双方携手共进的路途没有终点,而途中的每次对话都可能成为里程碑。眼下正在华府举行的高层会谈,着眼之处正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为双方关系增添更多的确定性色彩。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紧密交融的中美双方
中美两国的关系之紧密可以用很多数据来说明。两国目前一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5900亿美元。对于中国来说,这一规模等同于广东、江苏和上海一个季度的GDP总和;对于美国来说,这也意味着全国IT产业大半年的产值。中国长期持有1.3万亿的美国国债,差不多美国政府每12美元债务里面就有1美元是中国人借出来的。而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存量累计超过5000亿。这还只是发生在中国对于外资有诸多限制的历史背景下。政治上,中美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东盟等国际组织当中彼此合作;文化上,中国成为美国大学最大的国际生源地,好莱坞则成为中国影院最主要境外电影提供者。
多层次的互联使得双方必须在国与国的关系上摆正位置,彼此理解。然而双方迥异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带来天然的沟通问题。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以来,一直试图通过各种官方与民间的对话来加强认知,而这些努力最终升级到国家领导人定期会晤的机制上。2009年起,两个国家决定每年定期于年中时候举行“战略与经济对话”。双方轮流做东,派出级别极高的领导者参会,向彼此传达信息的同时也在全世界范围内释放沟通的诚意。今年的对话,还同时进行“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四百多名中国官员前赴华盛顿参加这次两天的会议,足可见议程安排的紧密与覆盖度。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美之间这个双边的对话却有着更为广泛的意义。这两个经济“巨无霸”的互动对于世界政治与经贸格局时刻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当欧元区和日本等其他主要经济体内部增长持续乏力的背景下,中美能否合力维护好稳定的全球复苏环境、能否彼此借力实现各自内部的转型、能否通过沟通来定义清楚双方都能接受的分歧边界,将成为未来五到十年内国际关系的一大要害。领袖之间的对话从来都不简单。
前瞻性货币政策有利于国际金融稳定 2009-11-19 |
马红漫:意外加息,姿态含义大于实质 2010-10-21 |
证券时报:货币政策操作要内外兼顾 2009-12-07 |
徐明棋:警惕!美国人又在转嫁风险 2012-01-30 |
钟 声:落实共识需要制度保障 2013-02-19 |
陈凤英:新兴市场国家仍具后发优势 2014-02-19 |
证券时报:货币政策操作要内外兼顾 2009-12-07 |
高连奎:中国货币政策正在全面回调 2015-01-21 |
陈果静:货币政策不是万能药 2015-01-30 |
中国网:伯南克的楼市药方是否适合中国 2010-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