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尽管始发于《秘书工作》这样一本“小众”刊物,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的一些细节安排,还是迅速得到了广泛传播。这篇长达6000字的回访记里,最惹人注目的要属总书记的“七个‘不’”:“是领导到群众中去,一起参加劳动,不是群众陪领导”,“植树点要在造林规划中选,选群众植树的地方,不单独安排”,“小学生不要全市选拔,就近组织几个班参加,一个孩子都不落下”……
敏锐的舆论发现,中办如此详尽地披露领导人活动安排细节,此前极其罕见。选择在“七一”前夕、又正值“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之际来讲述这些幕后故事,显然有其特殊用意。
看看总书记就植树安排提出的“七不”,几乎每条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反向例证。这些年岂止植树节,大大小小的节日里,领导干部“与民同乐”的景象常常见诸媒体。但在一些地方,种种“与民同乐”究竟是真的“同乐”,还是精心策划后的逢场作戏,人们并不是看不明白。
至少像总书记说“不”的那些情况——单独辟一块“活动场地”,精挑细选一些“群众演员”,再调来崭新齐整的“道具”,并一环扣一环地设计流程,最后宣告活动“圆满成功”——是许多地方早已驾轻就熟的套路。很多人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但凡有“领导”现身,再“平民”的活动,都得依照一些“规格程序”,处理得有点“与众不同”。比如,各地三天两头要办的各种开工仪式,不是往往都有专门的“领导休息室”,并履行一整套严格的程式么?
这当然不是说,“程式”一定是坏的。只要是公务活动,哪怕“与民同乐”的场合,遵循必要的礼节和规范也理所应当。只不过,有的“程式”过犹不及。就在今年3月,多位湖南永州网友发帖称,由该市零陵区创森办、区妇联等多个单位组织的植树活动中,现场植树的领导同志不仅穿戴整齐、胶靴崭新、手套雪白、铁铲发亮,甚至还拎着工具来了个“红毯秀”——操办活动的部门在领导前往种植点的路上铺了长长的红地毯,直把树林当成了政府会客厅。
与总书记植树中“领导和群众的鞋上都沾满了泥”、“铁锹是从附近工地和村民家借的,有的还有豁口”等细节,及其“领导到群众中去,不是群众陪领导”的思路相比,不少地方领导干部的言行,免不了“作秀”之嫌。这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被群众痛批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有着形形色色的表现方式,其根源却不外乎两条:领导干部自身定位和修为的偏差,以及一种“上有所好,下必甚之”的官场生态。
“三严三实”之首,便是要求领导干部“严以修身”,这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严以修身,意味着时刻不忘自己身为共产党员的身份、身为党员干部的职责,不忘最基础的“群众观点”。看看好像都是抽象的道理,其实再实际不过:只要在类似的场合将心比心,想一想群众会怎么看、怎么想,诸如“走红毯植树”之类怪象和“找群众演员”之类习惯,就会无可争议地被打破。反过来说,如果连如此小处都不愿克服陈规陋习,或是还要贪恋那一条红地毯和一双新胶鞋背后带来的“优越感”,嘴上再谈“严以修身”,怕也难以取信于民。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种种作秀的安排并不是领导的初衷。许多领导干部也曾慨叹,面对官场的种种潜意识和潜规则,个人有时候实在身不由己。政治生态的好坏,从来都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中央“八项规定”和种种反“四风”的举措,还是总书记关于植树的细节安排,都不是只给“领导干部”看的。是谁让陋习变成了“惯例”,又该由谁来坚决打破这样的惯例,值得每一个相关人员深刻反思。
光明日报:造林绿化要讲求实效 2009-04-20 |
光明日报:造林绿化要讲求实效 2009-04-20 |
戴者春:干事业需要“传棒接力” 2010-08-13 |
红网:当城市规划遭遇“屁股决定脑袋” 2009-07-06 |
陆彩鸣:可贵的“自讨苦吃”精神 2011-03-24 |
虞舜客:自讨苦吃是种境界 2011-05-13 |
贾临波:品读杨善洲,平常看得失 2011-05-13 |
高福生:市长排涝,秀也秀得精彩 2011-07-29 |
人民日报:不要再“一任市长一张蓝图” 2013-11-07 |
吴左琼:如此关心下一代? 2015-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