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感谢市长热线帮助,50多年前大队写给我爸爸的欠条已兑现,我们获得退赔款1.2万元……”7月22日,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许家坝村村民官鹏先给市长热线打电话道谢(7月23日《湖南日报》)。
坊间有句话叫“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尽管报道中官鹏先手中的这张在上世纪60年代初,由所在地“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打给自己的欠条,总额仅有306元5角9分。须知在那个时候无论对基层政府还是公民个人,实际上都是一笔“巨款”,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张欠条就被债权人官鹏先慢慢遗忘了。待到95岁的官鹏先在清理抽屉时发现这张欠条时,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年。按说这样的一直没有催讨过的“欠条”,即使诉诸法院,也远远超过了“追诉期”,能否判决归还也是未知数。然在官鹏先儿子拨打市长热线之后,当地镇政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调查确认,“连本带息”兑现给官鹏先1.2万元,让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平心而论,1.2万元高额兑现看似不少,但未必能有当初306元那么“中用”,但这一兑现的意义显然不在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体现了最珍贵、最厚重的诚信价值,尤其是对当地政府而言。这种“欠条”的含义其实已远远超过财物的本身,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也无论基层政府体制如何变动,群众要求兑现时,现任当地政府都应当无条件偿还,这不仅体现出一种道义,更是政府应当信守的承诺和回报。
实际上,在国家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岁月,尽管农村家庭普遍生活困难,有不少像官鹏先这样的庄户人,都在那个特殊时期将自己的房屋财物及生产资料等“借给公家”,而后虽然大部分已偿还,但仍有很少部分数额较大的财物因困难等种种原因暂时打了“白条”。益阳市政府并没有否认这些陈年旧账,而且实事求是的予以偿还兑现。
相比起某些地方基层政府对老账的推三阻四,甚至旧账不清、新账不还,益阳市这一举措无疑给很多地方政府树立了崭新的诚信标杆。诚实守信不只是做人之本,同样更是政府立政之本,它不因时间而消磨,反而以岁月更显厚重。在遇到困难时,人民群众弃小家慷慨相助,在经济发展政府实力增强之后,自然更应对群众“涌泉相报”,这样构建出的信任与和谐关系才更经得起任何风浪。因此,不要轻视兑现这张“人民公社”时期欠条的意义,它对于现实社会的诚信提升,尤其是对构建诚信政府乃至推动法治社会进程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现实标杆意义。
长江日报:有借如何还 2009-12-14 |
最贵的字 2008-11-13 |
戈 海:从撞人小伙自杀想起杭州“70码” 2010-09-16 |
话外音 2012-05-02 |
石家家:忽悠农民的“义诊”就是坑农 2012-05-11 |
宋 华:222张欠条考验社会诚信 2013-09-05 |
中工时评:“讨薪被拘留”:请尽快给个说法 2013-12-23 |
新闻点点评 2014-01-28 |
齐忠敏:寻人启事的思考 2014-04-17 |
马贤兴:惩治虚假诉讼 司法机关责无旁贷 2014-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