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有网友反映称,江西萍乡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原萍乡市旅游局)在武汉宣传萍乡旅游,派发了两万份“凉民证”,引起争议。8月21日,该委员会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证实,为宣传萍乡旅游,萍乡市旅游局今年6月份在武汉发放过“凉民证”,不过,只在武汉发放过,而且只发过一次。(8月21日澎湃新闻网)
“凉民证”是取了纳凉避暑之意,是旅游城市萍乡在武汉推广旅游的一种宣传方式。但是因和“良民证”谐音,可谓是赚足了噱头。“良民证”是国民心中的一块伤疤,也是国民曾经的耻辱。良民证是在抗日战争中日军对老百姓的身份管理制度,日本人为了占领区的安全,进行了工程浩大的居民身份管理,为每一位公民发放良民证。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揭伤疤的宣传方式引起了民众对于萍乡的关注高潮。
其实以“良民证”作为广告宣传噱头的事件并不是萍乡旅游的首创,早在早在2012年,就有湖北恩施旅游景区曾在武汉发放“凉民证”的事情。当时的“凉民证”也是被民众狠批了一番。本该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引以为戒,不料,却是利令智昏的“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的如法炮制。
萍乡市的“凉民证”哗众取宠之嫌可谓是坐实了,在距离9月3日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不到半月的日子里,用“凉民证”搭上了消费历史的营销车。虽然萍乡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说:“发放凉民证是萍乡在武汉推广旅游的一种宣传方式,武汉居民凭“凉民证”与身份证件,就可享受萍乡市武功山门票优惠。”虽然“凉民证”在含义上确实与“良民证”完全不同。但是,谁能肯定它不会给国人感情上和心理上造成伤害呢?
虽然近几年,旅游宣传的方式越来越“独具一格”,如像西门庆、秦桧之类的大淫贼、大坏蛋们,也被打造成了“旅游文化品牌”,颠倒了黑白,混淆了美丑。但是,对于国耻这样的事情还是会有所忌惮的。然而“凉民证”的出现可以说是亵渎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自揭屈辱的伤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系教授舒伯阳认为该证伤害了国人的民族情感,因为它让人联想到了日军侵华时期耻辱的“良民证”,这种炒作有些过火。
这几年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业,也大力支持各景区积极宣传旅游资源。但是宣传也应该有个限度不能胡来。广告宣传,可以独具创意,也可以天马行空。但是创意也有度,不可以违背公序良俗,更不能以恶搞、丑化、戏谑历史来博取眼球。“凉民证”噱头的再次出现,说明某些广告商和经营者为了一时的利益、为了某些方面的需要,就可以置民众的感情、民族的耻辱于不顾了。这不仅是糟蹋了历史,也凉了人心。
“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希望这次的“凉民证”事件为旅游广告宣传产业敲一次警钟,解构历史、娱乐历史会为人所不齿,即使博得了短暂的眼球和关注,但最终还是会被民众所厌弃。当然,从此次的“凉民证”宣传旅游中可以看出,这种恶俗创意的制止仅仅依靠经营者和广告商是非常不靠谱的。因此政府除了要号召公众共同来抵制外,更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广告语及旅游新产品名称审查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让那些消费历史的广告商和经营者有所忌惮,不再让那些“惊世骇俗”的广告语“语出惊人”!
“花钱摆平” 2011-12-13 |
邓海建:“我靠”算挑逗,“凉民”已成骚扰 2012-07-12 |
付瑞生:“凉民证”的逆袭 2012-07-12 |
陈一舟:“凉民证”传奇凸显监管缺失 2012-07-12 |
道德点击 2012-07-16 |
杨于泽:官员与“大师”往来要有底线 2013-07-23 |
根 生:茂名窝案重启调查的三重警示 2014-04-28 |
微议室 2014-08-13 |
王灏军:对“大师”的调查缘何举步维艰 2015-07-07 |
红网:“200亿”庆典不如常态性地投入更... 2010-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