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遍布杭州各大社区的“大熊猫”,似乎在一夜之间被舆论带到了一场道德与法治的拷问之中。杭州电视台《民情观察室》经过暗访发现,市民塞进熊猫肚子里的“爱心”,被商家给卖了,并不像当初所说的用在了慈善捐赠上。舆论一片哗然,觉得被设置“熊猫”的申奇公司给耍了。
昨天下午,申奇公司、杭州市民政局、市城管委以及“绿色浙江”环保组织负责人,四方相约坐在一起,三头对六面,向社会“恳谈”自己的工作,解释各自的责任。面对舆论质疑,这么快时间回应社会关注,可圈可点。然而市民关注的慈善话题,昨天退居次点位置,绿色环保以及商业盈利,反倒成为申奇公司主要解释的内容。申奇公司觉得委屈,表示虽然2015年至今,捐出去的衣服仅占总量的5%至10%,但原来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再生循环利用,“是媒体和大众过度放大了大熊猫的慈善意义”。
表面看来,小区里大熊猫这次被揭底,是在设置这些熊猫箱的意图上,部门与机构之间、机构与市民之间,属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误会。但似乎很少有市民知道这个熊猫箱原来主要是用来做回收衣服的收集箱的,只是顺带了做做慈善。由此可见,在熊猫箱进社区时,至少相关部门和机构,没把这个意图给“点破”,这当然怨不得市民。
熊猫肚子被追踪,对于市民来说确实感到震惊。这种震惊是非常朴素的,是有血有肉的,无论哪一方,都应该给予理解。毕竟对于市民来说,它是以慈善的形象出现在小区的,不是垃圾箱。但是可能市民确实也需要换个视角去理解公益慈善的另一面,这就是民营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这项事业的盈利问题,这也是很现实的。所谓无利不起早。很多市民可能觉得塞进大熊猫肚子里的是满满的爱心,这份爱心一分都不能被打折扣。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当然是功德圆满。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作为一种尝试,我们无法绕过机构运作的成本补偿以及一定的盈利问题。关键是怎么把握好慈善与盈利的主次关系,把握好这个盈利点应该放在什么个分寸上。
如果最初挑明了说这个是资源再生工作,是一项经营活动,市民未必有意见。但大熊猫很暧昧地以慈善的形象进社区,人们就可以理解成这是在打慈善公益的擦边球,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如今被揭慈善的形象不靠谱,反而觉得是市民会错了意,这种委屈感是站不住脚的。
杭州社区的大熊猫问题,是新的慈善运营机制、环保运营机制,在探索过程中的监管与协调的磨合问题,市民与这种带有慈善主题的运作模式,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机构与监管也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舆论既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否定这种形式的初衷,但是组织机构与相关部门,更不能因为这个初衷很美好,就可以放松监管,就可以无限制地在这项慈善、环保事业的运作中拼命逐利。不管它的形式多么创新、不管它的理想多么美好,它终归是慈善的,是绿色的事业,这个核心的本质,绝对不能偏离。
南方日报:如何挤破“国考”的泡沫 2009-12-01 |
南方日报:如何挤破“国考”的泡沫 2009-12-01 |
堂吉伟德:官员集体“触电”背后的跟风思维 2011-07-28 |
堂吉伟德:官员集体“触电”背后的跟风思维 2011-07-28 |
微议ABC 2012-02-10 |
大众话题:哄抢:不可止于道德谴责 2014-01-14 |
大众话题:哄抢:不可止于道德谴责 2014-01-14 |
刘雪松:“熊猫帮主”招聘,卖萌还是晒优越? 2014-05-12 |
郑州晚报:“熊孩子”割断安全绳反映生死观... 2014-08-29 |
怎样关怀“回不去”的乡村? 2016-02-2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