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该网站今年共通报325起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在通报的325起案例中,约218起案例是村干部涉腐,占比67%,村干部成为主要的违纪群体。在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的当下,这一数据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扶贫资金下拨到基层,发生腐败的风险也随之上升。从通报的案例来看,危房改造、低保发放等领域成为问题频发的重灾区,虚报套取国家扶贫资金、冒领低保和危房改造等补助资金,截留私分专项扶贫资金等手段较为常见。侵占的都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从严查处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刻不容缓!
扶贫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尤其值得关注。扶贫领域的腐败集中发生在村干部群体,警示我们必须抓好扶贫工作的全流程和所有环节,尤其是政策和资金落地的最后一站。反思扶贫领域的腐败乱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制度上的缺失和漏洞恐怕是最需要关注和破解的。
从虚报冒领到优亲厚友,再到利用职务影响收受好处,种种问题,既暴露出扶贫项目申报、审核、管理等方面的机制欠缺,又反映了预防和监督机制的滞后与失灵。村干部的绝对权力虽小,但放在大量资金不断拨付、相关制度相对薄弱的背景下,这种权力是很容易被滥用的。因此,对扶贫领域的腐败顽疾,一方面要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听之任之,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另一方面则要从制度上查漏补缺,不断扎牢制度的笼子,为基层的权力穿上有效的“紧身衣”。
大量正反案例告诉我们,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让扶贫项目规范运行、资金规范使用,就必须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从制度上使之常态化、刚性化。从贫困户的识别和确认实行信息公开、需要群众认可,到扶贫政策的执行、资金的使用要有一本详细的“明白账”,让群众清楚知道钱的来龙去脉、使用细节,再到社会监督的机制和渠道畅通有效,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有赖于制度完善和认真执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扶贫政策不走样、扶贫资金不乱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新闻观察:“清水衙门”成“浑水衙门”的警示 2014-05-23 |
“清水衙门”成“浑水衙门”的警示 2014-05-23 |
栾笑语:为公车改革全面推进叫好 2014-07-17 |
邓海建:反腐《论述摘编》,不止读来过瘾 2015-01-13 |
西北望:国企反腐力推深化改革 2015-02-09 |
新华网:扎牢防治“家族腐败”的制度笼子 2015-03-02 |
新华每日电讯:推进战略布局 共襄复兴伟业 2015-03-16 |
村官“失守”不应成为反腐空白地带 2015-09-22 |
扎紧制度笼子治理学术不端 2016-07-21 |
小官贪腐胆子大,多缘于“党、政、财”三权... 2016-08-3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