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幻灯片

媒体融合时代 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9-12-02 07:52:56  来源:光明日报

  媒体记者走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了解报道机场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情况。新华社发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媒体记者在进行采访报道。新华社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面对5G、人工智能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如何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对于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锤炼“四力”要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秉持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则要主动学习新的传播知识、传播技术、传播思维和传播方法,练就媒体融合传播的真本领。

  1.脚力:线上与线下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功

  重视开展社会调查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此后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奠定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办报办刊的党报思想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新闻舆论工作围绕党和国家工作,服务大局,深入人民群众生活,我国新闻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工作者既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亲身走进基层、走进一线、走进田间地头,练就线下实地调查的基本功;也要深入互联网舆论场,掌握网络传播规律,做好线上社会调查,加强数字时代无形的“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媒体融合背景下,技术赋能成为支撑,新闻工作者不但要学会观察和分析,更要亲身实践、参与其中,否则便不能真正理解新一代网民的所思、所想、所感。

  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短视频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火热生活的重要场域,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其中展开调查研究。比如,近年来流行的抖音、快手、B站、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汇聚了数亿用户,形成了众多网民的兴趣圈层,新闻工作者应当深入其中,开展线上社群的调查研究。当前,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已经在这些平台上开设账号,传播内容,与网民展开互动。无论与谁融合、怎么融合,利用大数据、短视频等新技术向基层拓展、向群众靠近才能更精准有效地传播,反映基层实践、传递百姓心声、符合读者需求的产品才能拥有强大生命力。

  2.眼力: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展观察社会的视角

  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只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新时代我国的新闻工作者,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要围绕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战略目标,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因此,新闻工作者锤炼“眼力”,首先要把握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要以中华大地为根基、以世界发展为视域、以科学精神为追求,做到眼中有全局,胸中有情怀,笔下有细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首先就体现为一种眼力和境界。

  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帮助新闻工作者丰富了观察世界的维度和角度。“媒介是人的延伸”。过去,我们主要用文字、摄影、广播电视等手段和媒介技术工具来观察反映社会与世界。如今,新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呈现出全新的认知和把握世界的角度。新闻工作者传播新闻、激浊扬清,靠的就是多元的视角。今天,借助无人机拍摄、传感器采集、VR/AR临场化呈现、大数据抓取等新技术手段,新闻工作者拥有了更广阔的视角、更沉浸式的场景、更全面的事实。更为重要的是,掌握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新闻工作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层次与能力,进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3.脑力: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互联网“云脑”

  新闻工作者增强“脑力”,主要体现于在时代浪潮中要保持定力,具备高超的判断力,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具体的新闻工作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互联网碎片化和移动化的语境下,如何因应这一现实,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更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看待问题。碎片化不等于支离破碎、茫无头绪,只要我们用正确舆论导向和主流价值观去驾驭、引领,就能够形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舆论场。

  如果说新闻传播者以往主要依靠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积累,那么新媒体技术则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智识资源。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兴未艾,大数据、云计算、算法推荐等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数据已经成为新闻业运作必不可少的原料,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新闻工作者增强“脑力”的重要帮手。人工智能辅助下的自动化新闻生产已见雏形,机器人写稿、智能语音转换、机器学习、视觉技术等已产生相当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未来,新闻工作者要适应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的工作环境,具备以新闻传播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跨学科知识素养,在增强自身“脑力”的同时科学地借助互联网“云脑”,有效提升信息传播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

  4.笔力:夯实基础培育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

  新闻工作者的“笔力”体现为具体的新闻报道作品和语言文字水准。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传统中,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都有一支“健笔”,能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近年来,在新闻宣传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就大力倡导短、实、新的文风,倡导接地气、生动、活泼的语态,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

  媒体融合时代,要适应互联网语态与全息传播形态的表达形式,媒体应当放下姿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其中,全媒型、专家型的新闻传播人才队伍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全媒体传播能力,打造一专多能的全媒体记者队伍;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基础的,在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报道语言功底,尤其是要语言平实、言之有物、实实在在、准确客观,在新闻报道中拒绝假大空。与此同时,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新闻工作者还要学习这些新的表达思维和技巧,让受众或用户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最终实现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在融合思维的统摄下锤炼“四力”,克服本领恐慌,熟练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加快转型成为全媒体时代的全能记者。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曾祥敏、涂凌波、丰瑞)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解放思想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是凝聚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结合自身和工作实际,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对症下药,逐一解决,加快转变工作作风,以思想的大解放来推动检察工作再深入、再创新。

  • 牢记原点,不忘初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追根溯源,诞生于17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温《共产党宣言》,有助于加深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感悟,有助于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的完成。

  • 如何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发挥基层工会作用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外延,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

  • 关于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的探究与思考

    女职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应依法切实推进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源头参与,保障女员工权益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切实维护女职员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努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